哀江南八首(其七)

江山天设险,满目战图秋。

东海兵停棹,西风客倚楼。

朝廷存大体,斧钺系深忧。

不信征南将,功成早白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谢榛所作的《哀江南八首》中的第七首。诗中描绘了江山险要的自然景观与战争的残酷画面,表达了对战争的哀叹和对和平的渴望。

首句“江山天设险”,开篇即点出江山的险峻,暗示了战争的背景。接着“满目战图秋”一句,以“秋”字渲染出战场的萧瑟与凄凉,仿佛整个世界都被战争的阴影笼罩。

“东海兵停棹,西风客倚楼”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描绘了东海边军队驻扎的宁静场景,另一方面则通过“西风客倚楼”表现了远方游子在战乱中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这两句不仅展现了战争对不同人群的影响,也体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反思。

“朝廷存大体,斧钺系深忧”则转向对统治者决策的思考。这里“大体”可能指国家的整体利益,“斧钺”象征着权力与惩罚,诗人在此表达了对朝廷在处理战争问题时既要考虑大局又要避免过度使用武力的担忧。

最后,“不信征南将,功成早白头”一句,是对战争中将领命运的感慨。诗人似乎在质疑,那些为了国家征战四方的将军们,是否真的能够实现功成名就,或是最终只能在岁月的流逝中早早白头。这一句充满了对战争残酷性的批判,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战争场景的描绘和对人物命运的感慨,深刻反映了诗人对战争的悲悯之情,以及对和平的强烈渴望。

收录诗词(1219)

谢榛(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功力深厚,句响字稳,著有《四溟集》、《四溟诗话》

  • 字:茂秦
  • 号:四溟山人
  • 籍贯:脱屣山
  • 生卒年:1495~1575

相关古诗词

哀江南八首(其八)

氛祲频年动,东南尽处看。

海摇千舰出,兵犯七闽寒。

杀伐宁无定,凭陵信有端。

遥闻日本使,犹自贡长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过清源故居有感(其一)

旧业成暌远,亲朋久失群。

百年生长地,一片往来云。

独立空流水,长吟但落曛。

结茅何日定,西陇事耕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过清源故居有感(其二)

飘零三十春,下马问比邻。

相见弟兄老,堪嗟门巷新。

行踪犹泛梗,世故一浮尘。

王谢豪华地,殊非旧主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赠别史郎中应之还张秋(其一)

一见遽言别,其如南北情。

君今何水部,吾岂谢宣城。

帆影树中出,河流天际平。

谁无感怀赋,两地共秋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