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诗人独自对菊而坐,思绪万千的画面。首句“纵横篱落不成枝,小立苍苔揽鬓丝”以自然景象起笔,篱笆横斜,野草丛生,诗人独立于苍苔之上,轻轻抚弄着鬓发,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寂寥的氛围。
接着,“俗眼难评真骨相,佳人自抱古心期”两句,诗人借物抒情,通过评价菊花的独特风骨,表达了自己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和向往。菊花虽不被世俗所赏识,但诗人却能欣赏其独特的魅力,如同佳人怀抱古朴的心愿,追求精神上的纯净与高雅。
“重阳风雨閒中过,大梦炎凉觉后知”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时间的流逝与个人情感的体验相结合。重阳节的风雨,象征着生活的无常与变幻,而“大梦炎凉觉后知”则暗示了诗人经历了人生的起伏之后,对世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最后,“多少关山鸿雁老,当樽斜日故逶迟”以鸿雁南飞、夕阳西下为喻,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岁月沧桑的感慨。在酒樽前,面对即将消逝的夕阳,诗人不禁感叹,岁月如流,人生易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情感的独到见解,以及对高洁品格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