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挽诗《挽孙洪伊》由晚清至民国初年的诗人杨圻所作,通过对孙洪伊的追忆与悼念,展现了对友人才华与人格的高度赞扬。
首句“管乐有国士风”,以古代著名音乐家管仲和乐师乐毅的典故,比喻孙洪伊具有国士之风,即拥有国家栋梁之才的高尚品格与卓越能力。接着,“北方之强,河朔英灵君祭酒”一句,进一步描绘了孙洪伊在北方地区,特别是在河朔(泛指河北、山西一带)的影响力与地位,他如同一位祭酒,不仅在学术上引领群英,更在道德上树立了榜样。
“东南入流寓傅,霸才无主”则转向描述孙洪伊在东南地区的经历,这里的“流寓傅”可能指的是流离失所或寄居他乡的文人,而“霸才无主”则暗示了孙洪伊的才华并未得到应有的施展,或许暗含着对当时社会环境的不满与对人才被埋没的感慨。
最后,“落花时节我投诗”一句,以自然景象“落花时节”作为背景,表达了诗人自己在孙洪伊去世时的哀伤之情,通过投诗这一行为,寄托了对亡友深深的怀念与敬意。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既赞美了孙洪伊的个人品质与才华,也反映了对当时社会环境的反思,以及对逝去友人的深切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