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诗人周驰的《季札庙》,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对古代贤士季札的追思与敬仰之情。
诗开篇即以“古人不可及,冥晦秉淳德”点出季札的高尚品德,虽已逝去千年,其精神却如同日月般永恒照耀。接着,“一动成功名,焕烂照无极”,赞扬季札的一生行事皆显赫,功名成就,光芒四射,影响深远。
“季子贤大夫,剑佩游上国”两句,描绘了季札作为贤能的大夫,在繁华的都城中行走,身佩宝剑,风度翩翩的形象。接下来,“微乎礼乐意,洞达有精识”则进一步揭示了季札的内心世界,他理解并实践着礼乐之道,拥有深刻而透彻的认识。
“迄今二千年,欲继难再得”表达了对季札后继无人的遗憾,同时也流露出对古代圣贤难以复制的感慨。诗人通过“我行故城闉,寂寞吊遗迹”这一句,将自己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亲自踏访季札庙宇,感受那份孤独与哀思。
庙宇的古旧与荒凉,台阶上的苔藓,以及空中悬挂的蜘蛛网,都成为了诗人情感抒发的载体,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乡人尚加敬,瞻仰自夙昔”则表明了当地百姓对季札的尊敬与怀念,这份敬仰之情自古以来未曾改变。
最后,“岁时修馈祀,尘土走巫觋”描述了人们在特定时节举行的祭祀活动,以表达对季札的纪念与敬意。而“吾徒志为学,不肯竞朝夕”则表达了诗人及同道之人致力于学问的决心,不愿在世俗的忙碌中迷失自我。
“景慕将何如,江海起涓滴”以江海之水汇聚成涓滴,比喻通过不断积累和努力,终能实现崇高的理想与追求。整首诗通过对季札庙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对古代贤者的追忆与敬仰,也蕴含了对个人修养、道德追求以及历史传承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