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隐阁春兴

小阁逶迤近水渠,萧条不让野人居。

惟将药裹供多病,不为花飞忆敝庐。

懒散江边清梦稳,交游天上故人疏。

亦知衰晚甘沦弃,世事浮云任卷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深刻感悟与自我反思。首联“小阁逶迤近水渠,萧条不让野人居”以景入情,通过描述简朴而靠近自然的小阁,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与世无争的宁静氛围。诗人选择这样的生活环境,不仅是为了逃避世俗的纷扰,更是为了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颔联“惟将药裹供多病,不为花飞忆敝庐”进一步揭示了诗人隐居生活的真实面貌。他以药物自疗,面对疾病,不因外界美景的诱惑而心生怀念,这显示出其超然物外的态度和对健康生活的重视。这里“药裹”与“花飞”形成鲜明对比,前者代表了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后者则象征着对繁华世界的向往,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坚定选择。

颈联“懒散江边清梦稳,交游天上故人疏”则从精神层面深入探讨了诗人的心境。在江边的懒散生活中,诗人享受着内心的宁静,仿佛在梦中找到了真正的自我。然而,与天上的故人相交却变得稀疏,这既是对友情的珍惜,也是对现实与理想之间距离的感慨。诗人通过这一联,展现了他在追求内心世界的同时,也面临着人际关系的疏远,这是一种复杂而深刻的内心体验。

尾联“亦知衰晚甘沦弃,世事浮云任卷舒”总结了诗人对生命与世事的深刻理解。他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可能会被世人所遗忘或忽视,但这并不影响他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与坚持。在他看来,世事如浮云,随风卷舒,而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心的平和与自由。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我价值的坚守。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情感,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它不仅是一首描绘隐逸生活的诗歌,更是一次心灵的探索与自我发现的过程。

收录诗词(24)

于若瀛(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文若,晚号念东。万历十一年(1583年)登癸未科进士第,官直隶知县,迁户部主事,累右佥都御史,官至陕西巡抚,赠右副都御史。工诗擅书,著有《弗告堂集》

  • 字:元絅
  • 号:子步
  • 籍贯:明济宁卫(今山东省济宁市)
  • 生卒年:1552-1610

相关古诗词

夜宿日观峰禅房

岱宗面面削芙蓉,时有卿云出汉封。

杖屦中天干象纬,风烟下界起蛟龙。

河流旧绕沧溟远,练影斜悬紫翠重。

夜半石床天籁发,梦中错认景阳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解闷

春风吹暖百花新,院曲香浮竹叶春。

今日酒拚今日醉,一年花老一年人。

浩歌聊借莺为管,醉卧何妨草作茵。

高兴未阑天欲暮,携壶带月问西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登金山

云亭中峙最高头,俯出晴江万里流。

夕日半窗孤嶂迥,人家两岸暮烟秋。

禅宫晋代丹青旧,诗碣唐人苔藓留。

无限登临怀古意,海门风落使人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漫题楼壁

南高峰底涧西楼,借我停居作卧游。

山塔浮云当落照,寺门古石隐江流。

雨中满地收秋果,日下邻家放晚牛。

樵唱僧钟行处是,烟露丘壑正堪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