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其四)

吟诗竞尽月精微,自昔谁明造化机。

近作金波千道去,远成玉鉴一团飞。

阳魂满处因乾父,阴魄亏时自巽妃。

笠泽渔舟都不问,醉中倒着绿蓑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吟诵诗歌直到月亮的细微之处,自古以来谁能真正理解大自然的奥秘。
最近的作品如同千道金色波纹离去,远方则像一团玉镜般飞升。
阳刚之气充满各地,源于乾卦的宇宙父亲,阴柔之气亏损时,来自巽卦的大地母亲。
连笠泽的渔舟都不再关心,我在醉意中倒戴着绿色蓑衣。

注释

吟诗:创作诗歌。
竞尽:尽情。
月精微:月亮的细微之美。
自昔:自古以来。
造化机:大自然的奥秘。
近作:近期作品。
金波:比喻月亮的光辉。
千道去:千道波纹扩散。
远成:远处形成。
玉鉴:如玉的镜子。
阳魂:阳刚之气。
乾父:象征天或男性。
阴魄:阴柔之气。
巽妃:象征地或女性。
笠泽:古代湖泊名。
渔舟:渔船。
都不问:不再关心。
醉中:在醉酒的状态下。
绿蓑衣:绿色的蓑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景象,诗人借助月亮来表达自己对造化之机的探索与思考。开篇两句“吟诗竞尽月精微,自昔谁明造化机”表达了诗人在月光下吟咏诗歌,追问自古以来谁能真正理解天地间的变化规律。

接下来,“近作金波千道去,远成玉鉴一团飞”则描绘了中秋之夜月亮如同金波般流动,又似玉鉴一般洁净明澈,给人以无比美感的享受。这里的“金波”与“玉鉴”都是对月亮的美好形象,显示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赏。

第三句“阳魂满处因乾父,阴魄亏时自巽妃”则运用了道家思想中的阴阳概念,表达了宇宙间阴阳交替的哲理。这里的“阳魂”与“阴魄”分别象征着光明与黑暗,生命与死亡的对立统一。

最后,“笠泽渔舟都不问,醉中倒着绿蓑衣”则描绘了诗人在月下饮酒的闲适情景。诗人不问世事,只是在醉意中随意躺卧,身穿绿色的蓑衣,这种超脱与放松的生活态度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月亮的描写和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宇宙规律的探索。同时,诗中的意境淡远,情感平和,充分体现了宋代文人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289)

汪莘(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   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 字:叔耕
  • 号:柳塘
  • 籍贯:休宁(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55~1227

相关古诗词

中秋月(其三)

万派寒芒一道飞,阴精盛处远成围。

抱回红日浴东井,横截碧天朝太微。

惟有中秋金正王,复当子夜水生肥。

溶溶满掬乾坤髓,说向傍人是泄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中秋月(其二)

对月题诗过几人,不知何句与渠亲。

精神尤向水中活,形状直须天上真。

紫磨一轮开作屋,桂花千朵斫为薪。

寒儒老矣心犹在,诚念唐虞有野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中秋月(其一)

今宵何处惬清游,震泽波心太华头。

初出海张红锦扇,到中天挂水晶毬。

兔蟾迸作双轮现,金火镕成一鉴秋。

惟有飞仙知表里,入他宫殿又焉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开禧元年四月自中都挈家还乡寓居城南十二月迁居柳溪上其夜大雪初一日盖宰来访约过县斋为一日款深夜而归赋此(其三)

群处那相合,单栖正自如。

好言天外事,懒读世间书。

指直笔难把,唇濡砚屡嘘。

倾壶有馀沥,窥瓮得残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