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徐搢珊所作的《悼内四首》中的第二首。诗中以“云姨”这一形象,象征亡妻,表达了诗人对妻子去世后的深切哀思和孤独感。
首句“云姨结伴遽招呼”,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亡妻比作“云姨”,仿佛她还在世时与自己结伴而行,突然间却以急促的方式呼唤着诗人,暗示了妻子的离世。这句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营造出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氛围,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震撼与悲痛。
次句“惜我年来觉影孤”,直接点明了诗人对妻子去世后感到的孤独。这里的“惜”字表达了深深的惋惜之情,而“觉影孤”则形象地描绘了失去伴侣后,生活中只剩下自己的孤独景象。这句诗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寂寞与哀伤。
第三句“自此鸡鸣谁戒旦”,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妻子的怀念。鸡鸣通常意味着新的一天开始,但在失去了妻子之后,诗人不再有人提醒他日出的时间,生活中的许多日常细节都变得没有意义。这句诗通过对比,突出了失去妻子后生活的空洞与无常。
最后一句“得闻枕畔唤余无”,则是全诗情感的高潮。诗人想象着在梦中能够再次听到妻子在枕边的呼唤,表达了他对妻子深深的思念和渴望。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这种呼唤只能存在于梦境之中,无法在现实中实现。这句诗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亡妻的深情与不舍。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层层递进,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亡妻的哀悼与怀念,以及由此引发的孤独与渴望。诗中运用了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使得情感表达更加细腻动人,具有强烈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