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棵历经沧桑的老梧桐树在陆景周宅院中重生的故事。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梧桐树从枯萎到繁茂的过程,寓意深刻,充满了生命的哲理。
首句“石上孤上百尺标”,以“百尺标”形象地描绘了梧桐树的高大与孤独,仿佛它矗立在岩石之上,成为周围环境中的唯一标志。接着,“凤皇枝老尚萧萧”一句,通过“凤皇”这一象征吉祥的鸟,强调了梧桐树虽年老但仍保持着其独特的风姿,即使枝条萧瑟,也蕴含着不屈的生命力。
“半身秋委龙蛇蜕,一气春回霹雳焦”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梧桐树的重生比作脱胎换骨的过程。秋天时,梧桐树的部分枝干似乎已经枯萎,如同龙蛇蜕皮一般;而春天到来时,生命力再次焕发,即使是曾经被雷电烧焦的地方,也重新焕发生机。这里不仅展示了自然界的循环更替,也暗喻了生命在逆境中顽强生长的力量。
“影薄未能遮月色,声和犹待按云韶”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梧桐树在月光下的静谧之美以及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即使树影稀疏,也无法完全遮挡月色,这既是对梧桐树形态美的赞美,也是对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颂扬。同时,诗人期待着在树下演奏的音乐与自然的和谐共鸣,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
最后,“山童日夜勤封植,莫使青青露叶凋”表达了对梧桐树未来成长的关怀与期望。山童日夜辛勤地照料,确保梧桐树能够健康成长,避免其嫩绿的叶子因外界因素而凋零。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对自然生命的尊重与爱护,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棵老梧桐树重生的描绘,展现了生命在逆境中坚韧不拔的精神,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