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池梅疏萼点缀小春采香成咏

黄叶围扉蔽竹窥。江城花讯鹤先知。

旧时西崦初三月,此是东风第一枝。

横瘦影,弄愁漪。芳程未较岭头迟。

镜中一幅伤春槁,和水和烟画与谁。

形式: 词牌: 鹧鸪天

鉴赏

这首《鹧鸪天·池梅疏萼点缀小春采香成咏》由清代诗人郑文焯所作,描绘了一幅冬末春初池边梅花的静谧景象。

首先,“黄叶围扉蔽竹窥”,以黄叶围绕门户,竹林窥视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深秋或初冬的氛围,为后文的梅花出场铺垫背景。

接着,“江城花讯鹤先知”,通过鹤在江城传递花讯的细节,巧妙地将季节更替的信息融入自然之中,鹤的出现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暗示了春天即将到来的信息。

“旧时西崦初三月,此是东风第一枝”,这两句将时间与空间巧妙结合,通过“旧时”与“此是”的对比,以及“西崦”与“东风”的对应,展现了时间的流转与季节的变化,同时也点明了梅花作为春天到来的象征。

“横瘦影,弄愁漪”,描绘了梅花在水中倒映的瘦长身影,以及水面因梅花倒影而产生的涟漪,通过“愁漪”二字,赋予了画面情感色彩,暗示了梅花虽美却带有一丝哀愁的意境。

“芳程未较岭头迟”,表达了梅花开放的时间并未晚于山岭上的其他花朵,强调了其作为春天使者的重要地位。

最后,“镜中一幅伤春槁,和水和烟画与谁”,以镜子中的画面比喻梅花的凋零,与水、烟相融合,既表现了梅花的美丽与短暂,也表达了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感伤之情。整个画面充满了淡淡的哀愁与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

综上所述,这首词通过对池边梅花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季节变换,还蕴含了诗人对生命短暂与美好易逝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364)

郑文焯(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又号叔问,晚号鹤、鹤公、鹤翁、,别署冷红词客,尝梦游石芝崦,见素鹤翔于云间,因自号石芝崦主及大鹤山人,奉天铁岭(今属辽宁)人,隶正黄旗汉军籍,而托为郑康成裔,自称高密郑氏。光绪举人,曾任内阁中书,后旅居苏州。工诗词,通音律,擅书画,懂医道,长于金石古器之鉴,而以词人著称于世,其词多表现对清王朝覆灭的悲痛,所著有《大鹤山房全集》

  • 字:俊臣
  • 号:小坡
  • 籍贯:鹤道
  • 生卒年:1856~1918

相关古诗词

琴调相思引.藕翘小榭听宛宛歌湘春夜月

记曲香名月里传。珠吭风约绕花圆。

暗抛歌豆,红破第三弦。

艳拍重商秋玉谱,新题细品瘦金笺。

井华清处,不数柳屯田。

形式: 词牌: 相思引

有感(其二)

狐死知首丘,人生恋乡土。

我心久焦劳,宿疾安能愈。

所贵还故乡,微骸近先祖。

他事足叹嗟,西风动寰宇。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有感(其三)

归兴不可遏,归程待何时?

悠悠故乡心,一夕千里驰。

西风动霄汉,惨惨令人悲。

况我多病身,天涯久栖迟。

交游义难忘,岂忍轻别离。

重念丘陇远,娇儿正愚痴。

因循死异邑,后世将何遗。

所愿经营日,及此未全衰。

树桑墙以下,开畦水之湄。

既得舒困难,且可为镃基。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有感(其四)

幼无孝悌称,老无恩泽施。

唯有近先茔,一死乃其宜。

诸君苦留连,雅意金兰期。

我自无遐福,形骸变焦痿。

生平尚求友,得友还差池。

中怀起愁叹,欲别难为辞。

试将问吾庐,何日当西之?

缓急有拟议,行止更无疑。

作诗叙恳款,为报吾亲知。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