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踏莎行·绣床凝思》由清代诗人张令仪所作,描绘了一位女子在绣床上的细腻情感世界。诗中以“闲里金针”开篇,点明了女子正在刺绣,而“早完朝课”则暗示了她生活的规矩与秩序。接着,“无端惹起闲愁大”,表达了女子内心的莫名愁绪,这种愁绪似乎是由周围环境或是内心深处的情感引发。
“怪它有鸟唤鸳鸯,双双戏处清萍破。”这一句通过自然界的景象,如鸟儿唤起鸳鸯,水面清萍被打破,巧妙地映射出女子内心的波动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鸳鸯成双成对,象征着和谐与美满,而清萍的破碎则可能寓意着某种破坏或不和谐的因素,激发了女子的思绪。
“半晌神驰,心情无奈。”描述了女子思绪飘远,情感难以自控的状态。接下来,“不知帘外花阴过。”一句,将视线从室内转向室外,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外界的变化,同时也可能象征着女子对外界世界的关注与思考。
“娇波凝睇九回肠,红绒嚼向何人唾。”最后两句,通过女子的眼神和动作,进一步展现了她内心的复杂情感。她的眼波流转,似乎在凝视着远方,心中充满了回环往复的思绪。而“红绒嚼向何人唾”则以一种略带戏谑的方式,表达了女子在情感上的挣扎与不确定,她或许在咀嚼着对某人的思念或是情感的纠结,却不知如何表达或面对。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女子在绣床上的内心世界,既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有对情感的挣扎与困惑,充满了生活的真实感和个人情感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