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缗子望太常簿

张侯于我丈人行,十年江湖心乡往。

平生独立白雪曲,少时妙誉青云上。

胡为四十尚飘蓬,逢衣骑马邺城中。

将军宝帐簪履肃,开府画筵箫鼓雄。

况复儒宫饱闲暇,堂有丛书竹萧洒。

论文不厌夜经过,起看北斗插黄河。

相逢安得怨寂莫,仲宣楼头良可乐。

何当奇计出番禺,未应长檄开邛笮。

太常句稽亦不冗,少卿淑问清时重。

俎豆之事则尝闻,男儿读书业有用。

归去天边道路长,东风春草满池塘。

美人不来时晼晚,谁与玩此林间芳。

形式: 古风

翻译

张侯与我如同父辈,十年漂泊心向故乡。
一生独守高洁志向,少年时就赢得美誉。
为何四十还似浮萍,他在邺城衣衫飘摇。
将军帐内威严庄重,府邸宴席音乐雄壮。
何况在儒宫里悠闲度日,厅堂藏书竹影潇洒。
论文论道深夜不倦,起身仰望北斗映黄河。
相遇怎能埋怨孤寂,仲宣楼头欢聚快乐。
何时能有奇策出现,不应只限于边疆之地。
太常官职不显多余,少卿之名在清时受尊重。
祭祀之事曾有所闻,读书男子志在有用。
归途遥远天边路漫漫,东风吹过春草满池塘。
美人不在夕阳西下,无人共赏林间芬芳。

注释

丈人行:尊称,如同父辈。
江湖:指四处漂泊的生活。
飘蓬:比喻无定所、漂泊不定的人。
簪履:古代官员的服饰,表示礼节严肃。
开府:古代高级官员设立府署。
儒宫:儒家学府。
俎豆:古代祭祀用的器具,代指祭祀之事。
男儿读书业有用:读书人认为读书是为了实现价值。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送张缗子望太常簿》,表达了对友人张侯的赞赏和离别之际的感慨。诗中描绘了张侯的才华横溢,早年即有美誉,四十岁仍漂泊不定,但不失豪迈,以开府画筵的场景展现其威仪。在太常官署中,他享受着闲暇时光,研读经典,深夜论文,志向高远。诗人感叹相聚短暂,期待张侯能有建功立业的机会,如从番禺出奇计或开疆拓土。同时,他也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和男儿应有为国效力的理想。最后,诗人以春天的景色和林间的芬芳,寄寓对友人的深情祝愿,希望他在远方也能找到乐趣。整首诗情感真挚,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对人才的期待。

收录诗词(815)

晁补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字:无咎
  • 号:归来子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 生卒年: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相关古诗词

送李知章下第归河北

斗鸡击剑邺王台,万古英雄死不埋。

子去悲歌宜有和,露萤白首亦常材。

形式: 七言绝句

送李端叔从定州先生辟

中山老帅岩廊姿,不用犹作诸侯师。

毛锥变化有风雨,馀事亦足疲群儿。

龙门争骛货趋肆,求货安知于此市。

百年用舍我何有,一语重轻人取是。

李君怀璞世又嗤,世人不宝公收之,乃知士固伸所知。

黄金铸作钟子期,不如晏子共一时。

时平关键一臂持,于何用此宾主为。

鞭长未可施马腹,要以高名詟殊俗。

应戴接䍦携葛彊,笑谈过市人隘坊。

勿忆平山如岘首,它日我名同不朽。

有年公昔但吟诗,无事君今姑饮酒。

只忧我似蠹书鱼,无复骧首鸣盐车。

一麾傥许从方伯,要著韎韦亲丈席。

登临相与看刘公,长啸犬羊空漠北。

形式: 古风

送陈逸之筠州

居贫百草春靃靡,制作舞雩春服美。

爱君欲赠华韡韡,思君何处无芳卉。

三年眼花祇欲眠,惊梦往往音跫然。

单金安所用吾技,术成正复迁刘累。

不狩何由有貆特,钱镈须勤晚方积。

呻吟裘氏日已多,恩流三族功比河。

告行风雨春物空,催花作果黍芃芃。

亦从梁汴即清颍,湛湛已见江头枫。

严君被命分符虎,昔者无襦今五裤。

未劳负米迂山川,姑弟酒中从圣贤。

形式: 古风

送直阁杜君章守齐

杜公文史不读律,平反世称徐有功。

官为列卿位亦显,皋陶事与礼乐同。

书生骫骳笑法令,弦歌不愧陵陂中。

众贤和豫治乃举,但愿主圣朝廷公。

白头典校汉天禄,未烦载酒如扬雄。

自言臣老应报国,五马便去如飞鸿。

京东耳闻事可数,似说振贷仓储空。

裕民诚患力不足,措国岂与民俱穷。

才难所要遇事了,仁厚未免无能蒙。

囊中餐玉百未试,干越在匣光生虹。

却嗟铅椠坐弃日,伊我何补羞儿童。

力能如虎安敢尔,鬓毛幸未成老翁。

亦思一郡效尺寸,官卑未许伸喉咙。

饱知世事祗坐啸,又看马鬣吹西风。

平生放意在云水,落身尘土禽闭笼。

经时无酒对佳客,借与歌舞开心胸。

公行媌曼载双舸,谁与客劝琉璃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