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晁无咎韵阎子常携琴入村

士寒饿,古犹今。

向来亦有子桑琴,倚楹啸歌非寓淫。

伯牙山高水深深,万世二垄一知音。

阎君七弦抱幽独,晁子为之《梁父吟》。

天寒络纬悲向壁,秋高风露声入林。

冷丝枯木拂蛛网,十指巧能写人心。

○○击鼓如鸣鼍,○○○○○成螺。

岁丰寒士亦把酒,满眼饤饾梨枣多。

晁家公子屡经过,笑谈与世殊臼科。

文章落落映晁、董,诗句往往如阴、何。

阎夫子,勿谓使人难,使琴抑怨天不和。

明光昼开九○肃,不令高才牛下歌。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以次韵的形式回应晁无咎,描绘了阎子常携带琴入村的情景。诗人首先指出士人贫困的普遍性,即使在古代也是如此,然后赞美阎子的琴艺高超,他的啸歌并非轻浮,而是寄托着深沉的情感。接着,诗人借用“伯牙绝弦”的典故,强调知音难觅,而阎子的琴声如同伯牙高山流水,只有晁子能理解其深意。

诗中提到的“络纬”和“风露”增添了秋日的凄清氛围,而阎子的琴声更是触动人心,仿佛能写出世间的苦涩。接下来,诗人以鼓声和螺音比喻琴声的激昂与低回,暗示即使在丰收之年,贫寒之士也能借酒抒怀,眼前虽梨枣满目,但内心仍有不平。

晁家公子的来访,带来了欢笑与不同寻常的交谈,他们的文章才华如同晁、董(晁补之、董逌)般出众,诗句深沉如阴铿、何逊。诗人鼓励阎子,尽管世道艰难,但不应让琴声充满怨愤,而应像明光昼开,展现出高才者的尊严,不至如牛下歌者般卑微。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阎子的琴声和与之相关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才华横溢之人的赞赏,以及对社会不公的隐晦批评。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和南都赵少师

富贵功名已两忘,望高嵩华量包湘。

还家傲似蒙庄子,定策忠于汉霍光。

远访交亲情益重,共论诗酒兴偏长。

园亭继日休车马,却悔多年滞庙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寄汝阴少师

得时行道善知终,猛退如公世罕逢。

掷弃浮名同敝屣,保全高节似寒松。

文章千古进谟诰,勋业三朝镂鼎钟。

见说新堂频燕会,故时宾客定相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秋日寄友人

柳条风暖会吟时,林下池边屐齿移。

别后过从更疏懒,暮蝉嘹乱不胜悲。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雷岩诗

空岩发灵籁,彷佛如风雷。

只疑函宝剑,天遣六丁开。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