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砺

挺挺大丈夫,为世一准则。

如何出处间,终始不明白。

四皓本周人,多为汉一出。

不终为周臣,身与道相失。

仅安汉社稷,暗堕张良术。

惟我则不然,一身无二适。

纵别生圣人,亦当死深密。

我出兴我朝,旧都建皇极。

今力未能之,昼夜祷空碧。

宣王车马来,一见死亦足。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十八砺》是宋末元初诗人郑思肖所作,通过对比历史人物和自己的立场,表达了对忠诚与坚守的深刻思考。

首句“挺挺大丈夫,为世一准则”赞扬了大丈夫的正直与坚定,作为社会的标杆。然而,“如何出处间,终始不明白”则提出了疑问,指出在面对选择时,人们往往难以始终如一,保持初心。

接着,诗人以四皓为例,他们虽为周臣,却因未能坚守到最后而与道相失。这暗示了即使在历史上被视为忠贞的典范,也可能因为某些原因而未能达到理想状态。诗人通过这一对比,强调了忠诚与坚守的重要性。

“仅安汉社稷,暗堕张良术”提到四皓虽然尽力维护汉朝的稳定,但最终还是被张良的策略所影响,暗示了即使尽心尽力,也可能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无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惟我则不然,一身无二适”表明诗人自己与众不同,坚持自我,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不会改变自己的立场和原则。“纵别生圣人,亦当死深密”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忠诚与坚守的执着,即便面对圣人的劝说,也愿意为了信念而牺牲生命。

最后,“我出兴我朝,旧都建皇极。今力未能之,昼夜祷空碧”表达了诗人希望在自己的时代建立新的秩序,但目前力量不足,只能日夜祈祷,表达出对理想世界的渴望与追求。

“宣王车马来,一见死亦足”则是对理想的君主到来的期待,表示只要能见到这样的君主,即使为此付出生命也是值得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反思与自我的坚持,展现了诗人对于忠诚、坚守与理想追求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403)

郑思肖(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画家。原名不详,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有诗集《心史》、《郑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等

  • 字:忆翁
  • 籍贯:连江(今属福建)
  • 生卒年:1241~1318

相关古诗词

江南丝

江南丝尽入机房,欲此虚空彼富强。

鞭挞别工皆学织,程量计日定成章。

惊心蟠凤愁应死,泪手攀花痛不香。

贫者只宜岩谷隐,草纫槲叶当衣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十九砺

暂尔下生来,落身命尘网。

高明气常清,贫贱语亦响。

双足风云行,一心山水想。

何时了国事,方外适幽赏。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大宋地理图歌

混沌破后复混沌,知是几番开太极。

四方地偏气不正,中天地中立中国。

神禹导海顺水性,太章步地穷足力。

悖理汤武暂救时,谋篡莽操大生逆。

离而复合合复离,卒莫始终定于一。

粤自炎帝逮唐尧,两汉大宋传火德。

我朝圣人仁如天,历年三百犹一日。

形气俱和礼乐修,谁料平地生荆棘。

风轮舞破须弥山,黑雹乱下千钧石。

铜蟒万舌咀梵云,玉帝下走南斗泣。

中有一宝坏不得,放光动地神莫测。

云是劫劫王中王,敕令一下罔不伏。

燕南垂,赵北际,忽必烈正巢其地。

一声霹雳吹云飞,真火长生世永世。

山山深,水水清,纵横十方变化身。

恒河沙数天坏壳,独我志气常如新。

形式: 古风

元鞑攻日本败北歌

东方九夷倭一尔,海水截界自区宇。

地形广长数千里,风俗好佛颇富庶。

土产甚夥并产马,舶来中国通商旅。

徐福庙前秦月寒,犹怨旧时嬴政苦。

厥今犬羊贪犹炽,瞠目东望心如虎。

驱兵驾海气吞空,势力虽强天弗与。

鬼吹黑潮播海翻,雹大于拳密于雨。

七千巨舰百万兵,老龙怒取归水府。

犬羊发怒与天敌,又谋竭力必于取。

已刳江南民髓乾,又行并户抽丁语。

凶燄烧眼口竟哑,志士闷闷病如蛊。

虽传漳州气燄盛,又闻襄阳已大举。

割据固足稍伸气,律以大义竟何补。

纵遇圣明过尧舜,毕竟不是亲父母。

千语万语只一语,还我大宋旧疆土。

曾梦苏武开笑口,云牧羝羊今尽乳。

仗节还汉欣欣然,须发尽白心如故。

一念精烈无不通,天地为宾我为主。

高悬白眼混沌前,那肯以命落尘土。

翻身鼓掌一笑时,万古万古万万古。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