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扶床多稚子,敦杖有慈亲。
甘苦同黄菊,浮沉在白蘋。
未归华夏国,犹是乱离人。
松树能霜雪,天寒苍翠新。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寓居江乡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沉思考。首句“扶床多稚子,敦杖有慈亲”描绘了一幅温馨的画面,孩子们在床边嬉戏,老人们手持拐杖,充满着家庭的温暖与和谐。接着,“甘苦同黄菊,浮沉在白蘋”两句运用自然界的意象,以黄菊的甘苦并存,白蘋的随波浮沉,象征人生的起伏与命运的无常,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复杂性的深刻理解。
“未归华夏国,犹是乱离人”则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身世背景,身处动荡不安的时代,虽未离开故土,却已是流离失所之人,流露出一种无奈与感慨。最后,“松树能霜雪,天寒苍翠新”以松树不畏严寒,依然保持苍翠之色,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未来的希望。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现实的反思,也有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人文关怀。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一片九渊质,摩娑真气蒸。
端方山岳立,温润水云凝。
洗涤防儿女,提携得友朋。
赠君归著作,世世宝相承。
亲年若流水,喜惧两交心。
身许须他日,家移且旧林。
君能衣彩笔,我亦食瑶琴。
一自为高节,穷秋共至今。
二月沙亭好,家家有蜀茶。
閒持一尊酒,遍赏四邻花。
哀怨伤天性,沉酣答岁华。
贤兄见春草,丽句辄相誇。
葛蔓滋三径,榕阴蔽数家。
农收霜降稻,圃落小寒瓜。
鱼戏流云乱,蝉嘶落日斜。
杖藜无事极,吟绕未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