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制帛

画阁犹催晓漏声,共迎神帛出留京。

宫云拥护旌旗转,驰道传呼鼓角鸣。

郊庙本严周定制,登封非为汉虚名。

因思柴望精禋地,犹有蚕桑赋未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周伦的《送制帛》诗,描绘了古代宫廷中制作祭祀用帛的场景,以及对这一仪式的深刻思考。

首句“画阁犹催晓漏声”,以“画阁”点明地点,即华丽的宫殿,而“晓漏声”则暗示时间,清晨之时分。此句通过晨钟暮鼓的交替,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预示着即将开始的重要仪式。

接着,“共迎神帛出留京”一句,点明了活动的核心——迎接神帛。神帛在古代祭祀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象征着神灵的降临与庇佑。这一行为体现了人们对神灵的敬畏和对仪式的重视。

“宫云拥护旌旗转,驰道传呼鼓角鸣”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仪式的壮观场面。宫云围绕,旌旗飘扬,驰道上传来阵阵呼号与鼓角之声,整个场景充满了神圣与威严的气息。这些细节不仅展现了仪式的规模宏大,也暗示了其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宗教信仰。

“郊庙本严周定制,登封非为汉虚名”两句,诗人借古喻今,表达了对古代礼仪制度的尊重与推崇。郊庙之礼是周朝以来的传统,而登封则是汉代的盛举,这两者都体现了对神灵的敬仰和国家的尊崇。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这种传统礼仪的重要性,并非仅为表面的虚名。

最后,“因思柴望精禋地,犹有蚕桑赋未轻”一句,诗人由眼前的仪式联想到古代的祭天仪式,如柴望、禋祀等,这些仪式不仅关乎神灵的敬拜,还与农业生产紧密相连,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同时,诗人也反思了在进行如此庄严仪式的同时,是否仍应关注民生,尤其是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体现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怀。

综上所述,周伦的《送制帛》诗通过对古代宫廷祭祀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古代礼仪的庄重与神圣,同时也蕴含了对传统文化价值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收录诗词(163)

周伦(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弘治十二年进士。授新安知县,擢大理寺少卿,官至南京刑部尚书。有《贞翁稿》、《西台纪闻》、《医略》等

  • 字:伯明
  • 号:贞翁
  • 籍贯:苏州府昆山
  • 生卒年:1463—1542

相关古诗词

神乐观会次邓司徒韵

幽径霓裳列羽仙,仙人煮茗瀹幽泉。

苍梧翳翳栖鸾树,青野迢迢养鹤田。

棋局对人聊待客,笙歌行酒漫巡筵。

山房胜赏消长昼,未必桃源是洞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苦雨

雨过黄梅水满塘,野萍随涨翠浮堂。

药阑徙倚鱼翻鬣,花径閒行鹤理裳。

愁借酒杯聊自况,笑凭棋局竟相忘。

捲帘忽见西山色,鸦背林梢带夕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清凉寺避暑次吴宁庵韵

殿阁清凉接太空,薜萝深处隐花宫。

登临此日琴樽在,指点前朝感慨中。

紫雾昼腾钟阜气,沧江时引建康风。

絺衣羽箑堪乘兴,未必东山羡谢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送朱拱辰还昆

故人千里相逢日,公暇时登江上台。

忽买归帆向湖海,可堪羁客送樽罍。

诗中景象凭谁写,舍后林扉懒自开。

紫蟹香粳莫深恋,秋风还拟挂帆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