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伯夷非其君不事;孟子致为臣而归。
此诗通过对比伯夷与孟子的态度,展现了对忠诚与原则的深刻思考。首句“伯夷非其君不事”,引用了古代贤士伯夷的例子,他坚守道义,只侍奉明君,对于昏庸之主则不为所动,体现了对君主道德品质的高要求和对个人节操的坚持。次句“孟子致为臣而归”,则提到孟子的观点,他认为作为臣子,应尽忠职守,但若君主失德,则可以辞官归隐,追求个人道德的完整和内心的自由。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探讨了在不同情境下,个人如何平衡对君主的效忠与维护自身道德原则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古代士人对于理想政治与个人操守的深刻思考。
不详
一字春帆,晚号石云。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在文学作品、通俗评论中,常被称为纪晓岚。清乾隆年间的著名学者,政治人物,直隶献县(今中国河北献县)人。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代表作品《阅微草堂笔记》
潘金莲大闹葡萄架;宋玉树小住樱桃街。
晓岚确是神行太保;云楣不过圣手书生。
出入历三朝,图授明堂,悲吟温国风流尽;
追从逾廿载,篇传劝学,愧说兰陵冰水寒。
当年始祖初迁地;此日云孙再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