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西汉书

予闻太仓公,逮系长安狱。

生女不生男,缓急无以嘱。

少女痛所言,上书讼父辱。

死者不复生,刑者不可属。

妾身没入官,父罪或见赎。

明明圣文王,哀怜脱戕毒。

再使父子亲,骨肉重相续。

此事谊甚高,足以振颓俗。

好事东观臣,大书耀史录。

临卷三叹之,清风满林麓。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读西汉书》由元代诗人郑允端创作,通过叙述一则历史故事,表达了对古代圣明君主的赞美以及对社会风气的反思。

诗中提到的“太仓公”是西汉时期的一位官员,因涉及案件被关押在长安监狱。他的女儿因为没有儿子,担心父亲在紧急时刻无人可托付,于是上书朝廷,为父亲申冤。诗中强调了女性在古代社会中的困境和她们对家庭责任的担当。

郑允端通过这则故事,赞扬了西汉圣文王(即汉文帝)的仁慈与智慧,他不仅赦免了太仓公的罪行,还使得父子得以团聚,体现了对亲情的重视和对公正的追求。这种行为对于当时乃至后世的社会风气具有积极的正面影响,能够激励人们更加珍视家庭关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最后,诗人感慨于这一历史事件的深远意义,希望后人能从这段故事中汲取教训,弘扬正气,让社会风气得到改善。通过“好事东观臣,大书耀史录”的呼吁,表达了对历史记载者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将这一事迹记录下来,传之后世。

整首诗情感真挚,寓意深刻,既是对古代历史人物的颂扬,也是对社会道德风尚的倡导,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情怀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43)

郑允端(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元英宗泰定四年,卒于惠宗至正十六年,年三十岁。出生儒学世家,郑氏曾富雄一郡,有半州之目,人称“花桥郑家”。允端颖敏工诗词,嫁同郡施伯仁。其夫为儒雅之士,夫妻相敬如宾,暇则吟诗自遣,然题涉甚广,不止写闺情。至正十六年(1356)张士诚入平江,家为兵所破,贫病悒悒而卒。宗族之士谥曰“贞懿”,后人称之为“女中之贤智者”。其夫施伯仁编次其遗著成帙,名《肃庸集》一卷。诗集后来历经颠簸,散失了一半多,仅留下百余首诗

  • 籍贯:吴中平江(今江苏省苏州市)
  • 生卒年:1327 ~1356

相关古诗词

题耕牧图

幽人薄世味,耕牧山之阴。

自抱村野姿,常怀畎亩心。

行行南山歌,落落《梁甫吟》。

挂书牛上角,挥锄瓦中金。

饱饭黄昏后,力田春云深。

四体勤树艺,三生悟浮沈。

巢父世高尚,德公人所钦。

伊人去已远,高风邈难寻。

抚卷空叹息,俯仰成古今。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望夫石

良人有行役,远在天一方。

自期三年归,一去凡几霜。

登山凌绝巘,引领望归航。

归航望不及,踯躅空傍徨。

化作山头石,兀立倚穹苍。

至今心不转,日夜遥相望。

石坚有时烂,海枯成田桑。

石烂与海枯,行人归故乡。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咏镜

皎皎奁中镜,相随越岁年。

清光何所如,明月悬中天。

我昔十五馀,颜色如花鲜。

对之理晨妆,涂抹斗婵娟。

迩来年颇长,贫病相忧煎。

形容渐老丑,无复施朱铅。

今朝镜亦昏,尘垢蚀连钱。

相看自黯淡,焉能分媸妍。

人生有盛衰,物情随变迁。

世间类如此,何用增慨然。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听琴

夜深众籁寂,天空缺月明。

幽人据槁梧,逸响发清声。

一弹再三弹,中含太古情。

坐深听来久,山水有馀清。

子期既物化,赏心谁与并。

感慨意不已,天地空峥嵘。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