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圆池类璧水,轻翰染烟华。
将军欲定远,见弃不应赊。
这首诗名为《咏砚》,出自隋末唐初著名文学家杨师道之手。诗中通过对砚的描绘,寄寓了诗人对高洁人格和坚定意志的赞美。
“圆池类璧水”一句,以砚石中的清澈泉水比喻心灵的纯净和深沉,如同圆润的玉璧一般。这里,“圆池”指的是砚面上雕刻成的水波纹理,形似小型的水塘。而“类璧水”则强调了水质的清澈如玉,既描绘出了砚石的美丽,也象征着诗人心中的清明。
“轻翰染烟华”一句,则以诗人的笔触(轻翰)轻拂砚面而引出墨香(烟华),暗示了诗人在创作时那轻松自如、信手拈来的艺术态度。这也反映出了诗人对文学的高洁追求和深厚功底。
“将军欲定远”一句,借用军事术语中的“将军”,指代那些有抱负、志向远大的英雄人物。这里,“定远”则是指他们想要稳固并实现自己宏伟目标的愿望。
最后,“见弃不应赊”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那些轻视和抛弃才华的人或事物的批评态度。“见弃”意味着明显地看出他人的过失,而“不应赊”则是指不应该有任何迁就和姑息。
总体来说,这首《咏砚》通过对砚石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高尚品格、坚定意志以及文学创作的深刻理解与赞美,同时也含蓄地批评了那些不识才华、轻视人才的行为。
不详
唐朝宰相,中书令杨恭仁之弟。出身弘农杨氏观王房,隋亡后投奔唐朝,拜上仪同、驸马都尉,娶桂阳公主为妻,后出任灵州总管,多次击退突厥入侵。历任吏部侍郎、太常卿,封安德郡公。636年(贞观十年),升任侍中。639年(贞观十三年),又改任中书令。李承乾谋反案后,被罢为吏部尚书。唐太宗东征时,暂代中书令,不久又罢为工部尚书。647年(贞观二十一年),病逝,追赠吏部尚书、并州都督,谥号懿
二八如回雪,三春类早花。
分行向烛转,一种逐风斜。
皇猷被寰宇,端扆属元辰。
九重丽天邑,千门临上春。
霜重麟胶劲,风高月影圆。
乌飞随帝辇,雁落逐鸣弦。
采莲江浦觅同心,日暮风生江水深。
莫言花重船应没,自解凌波不畏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