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梁宪所作的《送郭骙臣还河南兼柬孙钟元先生(其二)》。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其归乡后的期望。
首句“我亦瞆聋人,僻处沧海滨”,诗人自谦地表示自己如同聋哑之人,身处偏远之地,暗示与外界交流的局限性。接着,“恨寡良师友,晨夕共讨论”表达了对缺乏良师益友的遗憾,以及渴望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深入讨论和学习的机会。
“子生洛阳土,理学旧渊源”转向对友人的介绍,指出友人来自洛阳,理学的根基深厚。接下来,“发子箧中书,斯道得真传”表明友人从书中获得了理学的真正传承。
“置书三叹息,荒途谁更循”则表达了对友人离开后,自己在追寻真理道路上可能面临的孤独和困惑的担忧。“卓哉孙先生,颐养返蒙屯”赞扬了另一位友人孙钟元先生,希望他能像孙先生一样,通过修养身心,回归到蒙昧的状态,即重新审视和理解世界。
最后,“理数有通复,至人曳其轮”提到道理和规律总是相通的,至高无上的智者能够引领人们前进。诗人鼓励友人回到河南后,应当找到合适的老师,继续求学问道,并向诗人表达深切的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蕴含了对知识追求和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