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午冬徐衍道见访于可斋

甫能锄月种梅归,竹外欣闻客扣扉。

天近城南宁去缓,人闲水北肯来稀。

风云迅步新班笋,雨雪休思旧戍薇。

别后毋廑问名氏,杜门终老但知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刚刚锄完月季种梅花归来,竹林外听见客人敲门的声音。
身处城市边缘,离城不远,我不急于离去;在水北的人们悠闲,来访者想必不多。
春风吹过,新竹生长迅速,如同新班笋一般;雨雪纷飞时,不必再想念戍守边疆的日子。
分别之后,无需再询问彼此姓名,我只想闭门独处,直到终老,只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

注释

甫能:刚刚能够。
锄月:锄除月季花。
梅:梅花。
归:回来。
竹外:竹林之外。
欣闻:愉快地听到。
客:客人。
扣扉:敲门。
天近:靠近天空。
宁:宁可。
去缓:离去缓慢。
人闲:人们悠闲。
水北:水北边。
肯来稀:很少有人来。
风云迅步:风云快速移动。
新班笋:新竹如班笋般迅速生长。
雨雪:雨雪天气。
旧戍薇:过去的戍守之地的植物(指薇草)。
别后:分别之后。
毋廑:不必挂念。
问名氏:询问姓名。
杜门:闭门不出。
终老:度过余生。
但知非:只知道自己的错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居田园的生活情趣。开篇“甫能锄月种梅归”表明诗人已经开始了自己的隐居生活,种植梅花,以此自娱。紧接着“竹外欣闻客扣扉”则展示了诗人对朋友来访的期待和喜悦。

中间两句“天近城南宁去缓,人闲水北肯来稀”写出了一个宁静安逸的居住环境,远离喧嚣,接近自然。这里的“城南”可能指的是一处偏僻而宁静的地方,而“水北”则可能是诗人所居之地,由此可见诗人的生活节奏平缓,人迹稀少。

以下两句“风云迅步新班笋,雨雪休思旧戍薇”中,“风云迅步”形容自然界的变换,而“新班笋”、“旧戍薈”则可能是诗人对自己隐居生活的体验和感受。这里的意象丰富,有着对时间流逝和世事变化的深刻感悟。

最后两句“别后毋廑问名氏,杜门终老但知非”表达了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淡然,以及他坚守自己的隐居生活,不再过问世俗纷争的决心。这里的“但知非”可能意味着诗人对世间是非的超然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自然意象,展现了一个隐士式的人生追求,以及对个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东西正阳献捷和傅山父凯歌韵

一从授钺俾来旬,却敌无谋效不神。

士用命焉何有力,臣今老矣不如人。

谁能河北平三晋,犹虑关中启一秦。

留取功名待来者,归欤抗疏告严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代为其亲寿(其二)

两星相比映文昌,戏綵蹁跹戟卫香。

鬓底公因民事白,眉边人卜诏书黄。

五千文字为家计,百万阴功即寿乡。

要学元和同九老,未誇耆旧传襄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代为其亲寿(其一)

十载青油驻岘山,屹如一柱倚人寰。

秧畴雨足春犁乐,榆塞风清夜柝闲。

威望龙堆毡帐外,勋名麟阁鼎彝间。

命圭指日催裴度,乐府无烦唱玉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代饯蜀阃赴召乐语口号

自拥雕旂运阃筹,星霜四历玉关秋。

深培根本安全蜀,直用精神定远陬。

琴鹤公将离峡口,樵渔我亦访吴头。

溪山好处俱堪饮,江路相衔醉未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