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金鱼池同胡伯连分赋

言寻斗草陌,重过金鱼池。

新水才生岸,轻阴半著枝。

游人多藉地,观者即移时。

万绿森罗处,纤红点缀奇。

光摇银甲动,斓带锦云披。

接饵来何数,亲人自不疑。

朱楼开面面,青旆映垂垂。

选树张文幕,施栏护曲漪。

湘娥忻解佩,稚子屡投饴。

骀荡春光媚,流连水泽嬉。

鱼真知乐否,客亦任狂为。

薄暮休言去,金羁系柳丝。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再次游览金鱼池的情景,通过对池边景色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首联“言寻斗草陌,重过金鱼池”,点明了地点和时间,诗人再次来到金鱼池,寻找着春天的气息。接着,“新水才生岸,轻阴半著枝”两句,描绘了池边新生的水流和轻柔的阴云,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

“游人多藉地,观者即移时”表现了人们在池边游玩的场景,他们或坐或站,欣赏着周围的美景。“万绿森罗处,纤红点缀奇”则进一步描绘了池边绿树成荫,红花点缀其中的美丽景象。

“光摇银甲动,斑斓带锦云披”两句,通过光影和色彩的变化,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动与和谐。“接饵来何数,亲人自不疑”则以鱼儿对人的亲近,侧面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朱楼开面面,青旆映垂垂”描绘了远处朱红色的高楼和随风飘扬的旗帜,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选树张文幕,施栏护曲漪”则通过树木和栏杆的布置,展现了主人对环境的精心设计。

“湘娥忻解佩,稚子屡投饴”两句,运用典故,描绘了女子解下佩饰,孩子投掷糖块的场景,充满了生活情趣。“骀荡春光媚,流连水泽嬉”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水边嬉戏的享受。

最后,“鱼真知乐否,客亦任狂为”两句,诗人以鱼儿是否知道快乐,引出自己的放纵与自由,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薄暮休言去,金羁系柳丝”则以傍晚时分,诗人不愿离去,金马缰绳被柳丝缠绕的形象,结束全诗,留下了一抹淡淡的忧伤与不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金鱼池春日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诗意的佳作。

收录诗词(1344)

李之世(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朱瞻御

青衿嗟不第,投笔去从军。

匕首吹毛锷,刀唇偃月文。

行穿虎豹窟,直入犬羊群。

聚米知筹略,摩丸立解纷。

醉毫时墨盾,战血每殷群。

眦为报仇裂,眉如画策分。

挥戈回鲁日,唾手拾燕云。

倚马曾飞檄,图麟矢竖勋。

叶繻今再见,缓带昔徒闻。

笑我毛锥子,年来倦欲焚。

形式: 排律 押[文]韵

夜泊京口怀韩孟郁林茂之

危樯照烛影,独宿一江深。

入夜霜逾厉,残冬气自阴。

冷光摇远岸,昏雾洗空林。

水落频移棹,更寒数挽衿。

凄清增百虑,静黑动微吟。

寂听无非感,遥遥孰赏音。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小除夕泊市叉

江暝孤舟夜,霜残小尽年。

悄寒犹自若,阴霭转凄然。

水意连深澹,山容互晦暄。

村灯明户户,溪鼓闹船船。

序已随波逝,春应待客旋。

那堪沙际宿,林露滴涓涓。

形式: 排律

元日泛舟螺江

元日人难暇,舟行稍豁然。

江光疑溢岸,山影俨随船。

草际含新意,梅梢蕴旧妍。

乱红枫夹寺,一碧水分天。

春气方乘候,冬残未谢权。

微阳犹恋树,初霁渐离烟。

游目纷多适,馀情澹可捐。

中流唯泛泛,閒兴藉波传。

形式: 排律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