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前时赤旱要刑鹅,今日平田涨绿波。
不特蛟龙偏得意,可知蚯蚓亦能歌。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象的变化和生命力的赞歌。首句“前时赤旱要刑鹅,今日平田涨绿波”通过对比旱地与洪水两种不同自然状态,展示了时间流转带来的环境变迁。"赤旱要刑鹅"形象鲜明,传达了一种干涸无水的艰难景况,而"今日平田涨绿波"则是一幅生机勃勃、水泽丰沛的画面。
次句“不特蛟龙偏得意, 可知蚯蚓亦能歌”从生物界中取材,通过蛟龙与蚯蚓两种不同生命形态的比喻,表达了万物皆有生机、每个生命都有其独特之处的哲理。蛟龙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赋予神秘力量和优越地位,而蚯蚓则是微小无力,但诗人却强调即便是这样卑微的存在,也同样能歌唱出属于它自己的生命赞歌。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生生不息、万物共荣的深刻认识,以及他对每一生命价值平等的肯定与尊重。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宋代词风的清新自然与哲理内涵。
不详
少负才名,既登第,任大学博士,出主石室,就学者如云。蜀学之盛,古今鲜俪。后卒成都,时作山水小笔,风调远俗。卒年七十外
湖亭饮酒对新鹅,金错杯中卷白波。
村鼓鼕鼕更堪忆,画船照水采菱歌。
关路入云平,泥涂自送迎。
书生无马癖,客子效鸡鸣。
山头戴帽周公雨,岩下生衣傅说霖。
莫道蛮州无此样,可怜老我十分心。
二河忠义雪山重,元祐何由见古风。
一月群星虽晚出,斯人尚可殿诸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