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孙令见过仆未起孙题壁而去作绝句寄之(其一)

醉乡冉冉梦游閒,一夜凉风唤未还。

可是应门无稚子,双凫仙去定谁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翻译

在醉乡中我缓缓入梦,闲适地漫游其中,直到一夜凉风吹过仍未醒来。
家中的门应该无人照看,因为孩子们都不在,只剩下双凫仙去了,还有谁能去攀谈呢?

注释

醉乡:指梦境或者沉醉的状态。
冉冉:缓缓地,慢慢地。
梦游:在梦中漫游。
閒:悠闲。
一夜:整夜。
凉风:寒冷的风。
应门:照看门户,开门迎客。
稚子:幼小的孩子。
双凫:比喻离去的人,可能指朋友或亲人。
仙去:去世,这里比喻离开人世。
攀:攀谈,交往。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毛滂的作品,名为《常山孙令见过仆未起孙题壁而去作绝句寄之(其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生活状态的描绘。

"醉乡冉冉梦游閒,一夜凉风唤未还。" 这两句通过醉酒后的恍惚与梦境,传递出一种超脱现实、心向往之的情感。诗人用“醉乡”比喻一个遥远的理想之地,而“冉冉”则形容其深邃不见底。梦游在这个幻想空间中,显得既悠闲又自在。一夜之间,凉风轻拂,唤醒了诗人,但心中的向往并未归来。

"可是应门无稚子,双凫仙去定谁攀。" 这两句则转而描写现实生活的寂寞与对友人的思念。“可是”表达了一种转折,“应门无稚子”意味着家中空寂,没有孩子的欢声笑语,这里的“稚子”也可能是比喻诗人内心的纯真和希望。接下来的“双凫仙去定谁攀”则是对远去友人的怀念,诗人以仙鹤(凫)为喻,表达了自己孤独无依的心情。

整首诗通过梦境与现实、内心世界与外在环境的对比,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而又不得不面对孤寂生活的情感复杂性。

收录诗词(483)

毛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词人。生于“天下文宗儒师”世家。父维瞻、伯维藩、叔维甫皆为进士。他自幼酷爱诗文词赋,北宋元丰二年(1079),与西安(今浙江衢州)赵英结为伉俪。诗词被时人评为“豪放恣肆”,“自成一家”。元祐四年(1089)所作《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小词结尾“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南宋周辉认为含蓄情醇“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

  • 字:泽民
  • 籍贯:衢州江山石门(今浙江衢州)
  • 生卒年:1056——?约1124

相关古诗词

常山孙令见过仆未起孙题壁而去作绝句寄之(其三)

夹道老槐分晓色,出楼寒鼓报衙声。

解牛敏手仍投暇,梦蝶閒身尚未惊。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欲访天柱山阇黎寄一绝句

三年不到上人家,目断晨烟与暮霞。

急遣寄声堂下水,便来洗眼看天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铜山

拟共孤云结往还,更名居士小香山。

他年谁复寻遗赏,为到云山杳霭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寒食日过翠峰塔院示法海道人

云烟七级赤旃檀,龙护金函佛骨寒。

问讯道人春到否,瑞香花谢倚栏干。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