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诗人滕斌的《所见》,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山水画卷。诗中以“何时结屋亦云根”开篇,仿佛在邀请读者一同想象,何时能在那云雾缭绕的山间,建造一间小屋,与自然融为一体。接下来,“隔水人家可辋川”一句,将读者的思绪引向了唐代王维笔下的辋川,暗示这里同样有着令人心旷神怡的山水之美。
“万仞云山凝晓碧,一弓风日弄秋妍”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清晨时分云山的深邃与碧绿,以及秋日阳光下山峦的斑斓色彩,营造出一种既壮阔又柔美的自然景观。诗人在这里运用了“万仞”、“一弓”这样的夸张手法,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动态感,同时也体现了对大自然之美的赞叹。
“虚名岂用传身后,侠气犹能累眼看”则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以及对侠义精神的向往。他认为真正的价值不在于身后留下的虚名,而是在于能够保持内心的侠气,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这种思想境界,使得诗歌在赞美自然的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最后,“料理寒香微雨外,已判萧散待流年”两句,描绘了诗人独自在寒雨之外料理花香的情景,预示着他对未来的从容与期待。这里的“寒香”不仅指自然界中的花香,也可能象征着诗人内心的一种超然与宁静,而“萧散待流年”则表达了他对于时光流逝的平静接受,以及对未来岁月的乐观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一位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是一首充满意境美和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