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乡调笑引

无怀十六传,乃至酒圣人。

其道尚清净,无为而化成。

周公作酒诰,流言几祸身。

宣王不得已,乃为述酒经。经曰:天有酒,则不倾。

国有酒,则不争。有王者起,必世而后仁。

何用导以德,齐以刑。但当引酒为河,累曲为城。

日月所照,霜露所坠。凡有血气者,莫不醉酲酲。

死兮不知死,生兮不知生。

沃杀知巧鬼,何愁不太平。

形式: 乐府曲辞

鉴赏

这首《醉乡调笑引》是明代文学家袁宏道所作,巧妙地融合了道家的清净无为思想与儒家的礼法之道,通过酒这一载体,探讨了社会秩序与人性的本质。

开篇“无怀十六传,乃至酒圣人”,引用古代传说中的无怀氏,将饮酒之人提升至圣人的地位,暗示饮酒在某种意义上能引领人们达到一种理想的精神状态。接着“其道尚清净,无为而化成”强调了清净无为的重要性,认为这种状态能自然而然地引导事物向好的方向发展。

“周公作酒诰,流言几祸身。宣王不得已,乃为述酒经。”这里借用了历史典故,周公制定酒令,却因流言差点招致灾祸;周宣王迫于无奈,撰写了《酒诰》,试图规范饮酒行为。这反映了古人对饮酒的复杂态度和对社会秩序的担忧。

“经曰:天有酒,则不倾。国有酒,则不争。”引用《酒经》中的观点,指出在理想的环境下,人们会因酒而更加和谐,不再发生争斗。接着“有王者起,必世而后仁”则表达了对理想君主的期待,认为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才能实现仁政。

“何用导以德,齐以刑。”提出通过道德教化和法律约束来引导社会,强调了德治与法治并重的重要性。

“但当引酒为河,累曲为城。日月所照,霜露所坠。”形象地描绘了酒如同河流般滋养万物,曲(曲艺)如同城墙般维护秩序,日月之光照耀,霜露滋润,象征着酒与艺术、自然共同作用于社会。

“凡有血气者,莫不醉酲酲。死兮不知死,生兮不知生。”表达了一种超脱生死、忘却自我、沉浸于酒中世界的境界,仿佛在酒的魔力下,人们能够暂时摆脱世俗的束缚。

“沃杀知巧鬼,何愁不太平。”最后两句则表达了通过消除智巧与机谋,使社会回归淳朴,从而达到太平的理想状态。

整首诗以酒为线索,探讨了社会秩序、人性本质、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以及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展现了袁宏道独特的哲学思考和文学才华。

收录诗词(1666)

袁宏道(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无学,又号六休。汉族。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 字:中郎
  • 号:石公
  • 籍贯: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
  • 生卒年:1568~1610

相关古诗词

剑泉上

剑泉上,山如黛。剑泉下,水如佩。一片青,阅人代。

鬼窈窕,山叆叇。生公法,今何在。真娘墓,遥相对。

一日计千舟,一舟计万钱。

宁负公家税,莫负少年年。女可鬻,妻可徙。

石上歌,应不止。

形式: 乐府曲辞

逋赋谣

索逋赋,逋赋紫不得。

不是县家苦催征,朝廷新例除本色。

东封西款边功多,江淮陆地生洪波。

内库马价支垂尽,民固无力官奈何。

苏州旧逋七十万,漕析金花居其半。

安得普天尽雨金,上为明君舒宵旰。

嗟乎民日难,官日苦。竹开花,矿生土。

形式: 乐府曲辞

祝雨

云缕缕,山絮絮。寒欲来,暖先据。

洗山山骨新,洗花花色故。

寄言行雨儿,莫下山头去。

形式: 乐府曲辞

宋帝六陵

冬青树,在何许。人不知,鬼当语。杜鹃花,那忍折。

魂虽去,终啼血。神灵死,天地膻。伤心事,犬儿年。

钱塘江,不可渡。汴京水,终南去。

纵使埋到厓山厓,白骨也知无避处。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