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白雪诗

白圭诚自白,不如雪光妍。

工随物动气,能逐势方圆。

无妨玉颜媚,不夺素缯鲜。

投心障苦节,隐迹避荣年。

兰焚石既断,何用恃芳坚。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翻译

白玉确实洁白无瑕,却比不上雪花的光泽美丽。
技艺随着物体变化,能量顺应形势或圆或方。
不妨碍美人的娇艳,也不夺取白色丝绸的鲜艳。
投身阻挡苦难的节操,隐匿行迹避开荣耀的岁月。
兰花被焚烧,石头已断裂,凭什么还依赖芳香的坚固呢?

注释

白圭:白玉,比喻纯洁高雅。
诚自白:确实自己洁白。
雪光妍:雪花光泽美丽。
工:技艺,指事物的变化技巧。
随物动气:随着物体而展现出不同的气质。
能逐势方圆:能力根据情况灵活变通,可圆可方。
玉颜:美丽的容颜,这里喻指美好的事物。
媚:娇艳,迷人。
素缯:白色的丝绸,喻指朴素的美。
投心:全心投入。
障苦节:阻挡苦难,保持节操。
隐迹:隐藏行踪。
避荣年:避开荣耀的时期。
兰焚:兰花被焚烧,比喻美好之物遭受破坏。
石既断:石头断裂,象征坚固之物不再。
恃芳坚:依赖芳香的坚固,比喻原有的美好特质。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鲍照的《咏白雪》,通过对白雪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关于修身养性、保持节操的思想。全诗语言简洁优美,意境高远。

“白圭诚自白,不如雪光妍。”开篇即以“白圭”比喻自己的纯洁无瑕,但连这无法与雪花的皑皑之美相比,表达了诗人对自身修养的追求和谦逊态度。

“工随物动气,能逐势方圆。”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界的事物,认识到万物皆应时而动,变化无常,这也启示了人应该顺应时势,以柔克刚,适时而变。

“无妨玉颜媚,不夺素缯鲜。”此句强调的是即便是美好的东西,也不必然要去追求和占有。诗人的心态是淡泊名利,不为外物所动。

“投心障苦节,隐迹避荣年。”诗人表达了愿意将自己的心志投入到艰苦的修行之中,以此来磨练自己的品格,同时也希望在功成名就时能够隐姓埋名,避免世俗的荣耀。

“兰焚石既断,何用恃芳坚。”最后两句诗则借物喻人,指出即使是美丽如兰花,也难逃枯萎的命运,更不必自恃其坚持不懈。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物是人非的感慨。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白雪和自然界的描写,展现了诗人超然于世的高洁情操以及深邃的人生哲理,是一篇融合了道家清净思想与儒家修身之学的佳作。

收录诗词(202)

鲍照(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 字:明远
  • 生卒年:约415年~466年

相关古诗词

咏秋诗

秋兰徒晚绿,流风渐不亲。

飙我垂思幕,惊此梁上尘。

沈阴安可久,丰景将遂沦。

何由忽灵化,暂见别离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夜听声诗

辞乡不觉远,欢寡忧自繁。

何用慰秋望,青烛视夜翻。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夜听妓诗二首(其一)

夜来坐几时,银汉倾露落。

澄沧入闺景,葳蕤被园藿。

丝管感暮情,哀音绕梁作。

芳盛不可恒,及岁共为乐。

天明坐当散,琴酒驶弦酌。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夜听妓诗二首(其二)

兰膏消耗夜转多,乱筵杂坐更弦歌。

倾情逐节宁不苦,特为盛年惜容华。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