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苔

青如蚨血染颓垣,汉寝唐陵几断魂。

莫笑贫家春寂寞,渐随积雨上青门。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咏苔》由明代诗人正淳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苔藓生长的景象与诗人对其深沉的情感。

首句“青如蚨血染颓垣”,以“青”字点出苔藓的颜色,如同蚨(一种昆虫)的血液般鲜绿,渲染出苔藓在破败墙垣上的生机勃勃。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苔藓的绿色与蚨血的鲜红相比较,不仅突出了苔藓的鲜艳,也暗示了其生命力的顽强,即使在荒废的环境中也能顽强生长。

次句“汉寝唐陵几断魂”,将苔藓生长的环境扩展至历史的纵深,联想到汉代的寝陵和唐代的陵墓。这里的“寝”和“陵”分别指帝王的陵寝和陵墓,象征着古代辉煌的历史遗迹。然而,“几断魂”三字则透露出一种哀婉的情绪,仿佛在感叹这些曾经辉煌的皇家陵寝如今已荒废不堪,苔藓的蔓延似乎是对历史变迁的一种无声见证,蕴含着对过往繁华不再的感慨。

后两句“莫笑贫家春寂寞,渐随积雨上青门”,转而表达了一种豁达与乐观的态度。诗人劝慰人们不要嘲笑贫寒之家在春天的寂寞,因为苔藓也在默默地生长,逐渐地向上攀爬,最终可能达到青门(古代长安城的北门,此处借指高处或远方)。这句话既是对苔藓坚韧生命力的赞美,也是对生活境遇不佳者的一种鼓励,寓意着即使身处困境,也应保持希望,努力向上,终会有所收获。

整首诗通过对苔藓这一微小生物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与坚韧不拔的精神,同时也寓含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收录诗词(1)

正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洪武中诗僧

  • 字:古心
  • 籍贯:闽县

相关古诗词

阊门晚归和韵

郭外罢持钵,晚凉归路幽。

鼓钟烟际寺,灯火水边楼。

藜杖苔痕湿,荷衣月影浮。

禅翁歌《白雪》,薄夕愧难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次韵秋怀

命晋昔闻千矢赐,拜韩今见一军惊。

地连赤县城中阻,水入黄河总未清。

几茎素发殊方病,半幅乡书故国情。

洛下伤时同贾谊,西都卖卜似君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江行倡和诗

遥汉华月升,孤墅暝烟合。

桅樯影倒垂,柔橹声互答。

宵霁漫贪程,春寒犹恋衲。

鸣空雁几行,绕树乌三匝。

邮驰递去铃,渔挈沽来榼。

停榜次群艘,听歌吴楚杂。

形式: 古风 押[合]韵

十五日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分韵(其一)

浮世空嗟扰扰,逝川莫驻滔滔。

且从远老栽藕,肯学刘郎种桃。

形式: 六言诗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