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公桧诗

忆昔十五六,好古尊前贤。

初闻独孤桧,快睹曾争先。

苍然一株蘖旧根,皴皮错节枝叶蕃。

适逢夜雨半身湿,宜是往年甘露痕。

孔明庙前柏相似,乃在陈司徒庙之后园。

乡来陵谷忽变改,造化劫灰飞入海。

神焦鬼烂救不得,桐乡自此无光彩。

幸存一曲阑干石,题公姓字留遗迹。

石苔斓斑土花碧,相伴铜驼非荆棘。

余从海上避兵归,几度摩挲长太息。

怀哉古之人,好贤意无穷。

咏甘棠,爱召伯,赋菉竹,美武公。

宪公此树堪比隆,后人宁不仰高风。

玄都道士桃千树,一会区区岂难措。

龙钟野老及群英,亦愧因循坐迟暮。

桧乎桧乎重培植,风枝相樛霜干直。

邦人具瞻仰遗德,见树犹如见颜色,六百二十五年如一昔。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元末明初的诗人谢应芳所作,名为《独孤公桧诗》。诗中描绘了对一位名为独孤公的敬仰之情,通过描述一棵古老的桧树来寄托这种情感。

开篇“忆昔十五六,好古尊前贤”,诗人回忆起年轻时对古代贤人的崇敬之情。接着,“初闻独孤桧,快睹曾争先”表达了对独孤公的初次认识和深刻印象。接下来的几句“苍然一株蘖旧根,皴皮错节枝叶蕃”描绘了桧树的老态与繁茂,仿佛是独孤公一生的象征。

“适逢夜雨半身湿,宜是往年甘露痕”通过自然界的雨水和甘露,暗示了独孤公生前的恩泽与影响。“孔明庙前柏相似,乃在陈司徒庙之后园”将独孤公与历史上的贤者相提并论,进一步强调其影响力。

“乡来陵谷忽变改,造化劫灰飞入海”描绘了世事变迁,物是人非的感慨。“神焦鬼烂救不得,桐乡自此无光彩”表达了对独孤公逝去的哀悼与怀念。“幸存一曲阑干石,题公姓字留遗迹”则提到独孤公虽已离世,但其名字与事迹仍被后人铭记。

“石苔斑斓土花碧,相伴铜驼非荆棘”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再次强调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更迭。“余从海上避兵归,几度摩挲长太息”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追忆与感慨。

“怀哉古之人,好贤意无穷”表达了对古代贤人的无限敬仰。“咏甘棠,爱召伯,赋菉竹,美武公”引用了古代诗歌中的典故,进一步强调了对贤者的赞美。“宪公此树堪比隆,后人宁不仰高风”将独孤公与古代贤者相提并论,表达了对其高尚品德的推崇。

最后,“玄都道士桃千树,一会区区岂难措”通过玄都观的桃树,表达了对独孤公影响力的广泛。“龙钟野老及群英,亦愧因循坐迟暮”表达了对独孤公晚年生活的感慨与对自身未能及时追随的遗憾。“桧乎桧乎重培植,风枝相樛霜干直”呼吁人们重视独孤公的精神遗产,继续传承其高尚品德。“邦人具瞻仰遗德,见树犹如见颜色,六百二十五年如一昔”表达了对独孤公精神的永恒纪念,以及对其品德的深切怀念。

整首诗通过描绘一棵古老的桧树,寄托了对独孤公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变迁、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高尚品德的追求与传承。

收录诗词(273)

谢应芳(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幼钻研理学,隐白鹤溪上,名其室为“龟巢”,因以为号。授徒讲学,议论必关世教,导人为善,元末避地吴中,明兴始归,隐居芳茂山,素履高洁,为学者所宗,有《辨惑编》、《龟巢稿》等

  • 字:子兰
  • 号:龟巢
  • 籍贯:常州武进(今属江苏)
  • 生卒年:1295~1392

相关古诗词

出门

老去多怀旧,兴来时坐驰。

出门穷鬼笑,罄室故人知。

野饭新菰米,诗囊古竹枝。

诸孙溪上别,矻矻问归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江山渔乐图

数口妻儿网一张,船为家舍水为乡。

江南江北山如画,欸乃声中送夕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洞庭胡敬之以余父执之交岁馈新橘凡十有馀年感无以报是用作歌

湖山清气钟而翁,生儿亦有古人风。

年年送橘拜床下,甚愧我非庞德公。

今年霜落洞庭早,橘熟先于葑田稻。

青衣童子黄金丸,橘头摘来霜未乾。

侬家食指百三十,分甘喜得皆波及。

娇痴堪笑两曾孙,手弄金丸口欲吞。

阿翁老饕三咽毕,□教食之还自吃。

一枝一枝复一枝,翁有笑声孙亦咍。

枯肠久似长卿渴,甘露适从仙亭来。

楚江萍实不可得,华峰藕亦无人识。

冷比雪霜甘比蜜,此句真可题此橘。

韩子之诗今代无,借作报章挥我笔。

怀哉故人家洞庭,七十二峰环翠屏。

洛阳秋风尘满城,莫能污尔双鞋青。

南山不烂黄河清,正须坐阅三千龄。

山中旧识诸耆英,烦道老夫多寄声。

形式: 古风

红梅

前代支郎亦异哉,白云堆里植红梅。

树经劫火多番换,花向春风二月开。

邻舍杏桃多赧色,禅林草木绝纤埃。

一时想像题诗去,别日寻芳载酒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