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林俊所作的《武夷精舍》。诗中描绘了诗人十年云游之后,再次踏上关山之路的情景。诗人在旅途中反思自我,追忆历史人物,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政治的感慨。
首句“云水十年卧”,以“云水”象征诗人的漂泊生活,“十年卧”则暗示了其长时间的隐居或流浪状态。次句“关山复此行”,点明诗人重新踏上旅途,前往武夷山的精舍,隐含着对新旅程的期待和对过往经历的回顾。
接着,“逃名曾老子,何面谒先生”两句,借用了庄子和孔子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逃避和对智慧的追求。诗人自比为“逃名”的庄子,同时又表达了对古代圣贤的仰慕之情,却因某种原因无法直接拜见,流露出一种遗憾和向往。
“独手惭经济,诸公业泰平”两句,诗人自谦自己在治国理政方面有所不足,而“诸公”则代表了当时的政治精英,他们或许已经实现了国家的稳定和平。这反映了诗人对自身能力的反思以及对社会现状的观察。
最后,“中兴元有象,龙起大河清”两句,预示着国家有望迎来中兴之机,如同龙从大河中升起,带来一片清明。这里既有对未来的乐观期待,也蕴含着对历史循环和变革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个人的旅行和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社会和未来的多重思考,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之间关系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