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元代诗人项炯的《感秋六首(其五)》,通过对比云雨、越盟、尺布与斗粟、狂奴与故人、鹤书与羊裘等意象,表达了对世事变迁、人情冷暖的感慨。
首句“云雨手翻覆”,以自然界的风云变幻比喻人事的无常,暗示了世事的不可预测和变化莫测。接着,“越盟久已寒”一句,借古代越国与他国结盟后关系破裂的典故,表达了对长久盟约破裂、友情冷却的感慨。
“尺布与斗粟”出自《史记·货殖列传》中的典故,比喻微小的利益或琐碎的事物,此处用来形容人际关系中因小事而产生的嫌隙或误解,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利益面前容易产生矛盾的情景。“意态尤可怜”则表达了对这种现象的同情和无奈。
“狂奴豹隐雾,故人龙在天”两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狂放不羁的人比作隐藏于雾中的豹子,将高高在上的人比作在云端的巨龙,形象地描绘了社会阶层的差异和人际间的距离感,同时也暗含了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鹤书访羊裘,贱贵何足言”则是对前文情感的升华,鹤书通常指帝王的诏书,羊裘则象征隐士的生活。这两句表达了对身份地位的淡然态度,认为无论是高贵还是卑微,都只是外在的形式,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心的追求和精神的自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各种意象的巧妙运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百态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语言凝练,寓意深远,体现了元代文人的独特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