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踏莎行·寒钟》由清代诗人许嗣隆所作,描绘了一幅冬夜寒钟下的静谧景象,充满了深沉的思乡之情与淡淡的哀愁。
“忽到青帘,来从绀宇。” 开篇以“青帘”和“绀宇”点明地点,青帘是酒肆的标志,绀宇则暗示了寺庙的庄严,营造出一种既世俗又超脱的氛围。这两句仿佛在说,突然间,我来到了一个酒肆旁的寺庙,内心涌起了一种复杂的情感。
“疏疏密密闲中数。灯花敲落未曾停,寒宵寂寂长如许。” 接下来,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的景色。灯花轻轻摇曳,不时掉落,似乎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寒夜的寂静如同永恒,让人感到时间的漫长。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灯花的掉落比作敲打,生动地表现了夜晚的宁静与时间的缓慢流动。
“响断霜中,音回风处。” 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寒冷与孤独。在霜冻的空气中,声音似乎被切断,而在风声回荡的地方,更显出四周的空旷与寂静。这种描述不仅突出了自然环境的冷冽,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忧郁。
“乡园有梦难归去。” 最后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与无法回归的无奈。即使在梦中,也无法回到那熟悉的家园,这种情感的强烈对比,使得整首词的情感更加深刻,触动人心。
整体而言,《踏莎行·寒钟》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构建了一个充满思乡之情与淡淡哀愁的冬夜场景,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怀念以及面对现实困境时的无奈与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