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堤

舍馆意未安,游览力已猛。

披衣出芳原,苍翠周四屏。

琳宫千百尺,巀嵲吞颢景。

兰若非一居,鳞次若万井。

旋窥大佛寺,却失龙象整。

其阳枕江涛,其阴负脩岭。

步步异前踪,行行惜去境。

断桥曾不断,石堤相与永。

绿柳何葳蕤,间之桃与杏。

柔飔剪绮縠,密叶含藻荇。

群秀欣有托,万象纷然炳。

叹息苏长公,千载若俄顷。

江山不改旧,风月谁为领。

抚景忆往昔,令人发深省。

形式: 古风 押[梗]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漫步湖堤时所见的自然美景,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视觉和感官描写,将湖堤四周的景色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首句“舍馆意未安,游览力已猛”,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不安与渴望探索的冲动。接着,“披衣出芳原,苍翠周四屏”描绘了诗人走出住所,步入一片充满生机的田野,四周被苍翠的山峦环绕的景象。接下来的几句“琳宫千百尺,巀嵲吞颢景。兰若非一居,鳞次若万井”,通过对比高耸的宫殿与密集的村落,展现了湖堤周边的壮丽与繁华。

“旋窥大佛寺,却失龙象整”则暗示了诗人从一处转向另一处的旅程,以及对宏伟寺庙的向往。接下来的“其阳枕江涛,其阴负脩岭”描绘了湖堤的地理特征,一边临江,一边倚山,形成了独特的地貌景观。

“步步异前踪,行行惜去境”表达了诗人对沿途景色变化的惊喜与对即将离开的不舍。接下来的几句“断桥曾不断,石堤相与永”通过描述断桥与石堤的景象,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

“绿柳何葳蕤,间之桃与杏”描绘了湖堤边绿柳与桃杏交织的美丽景象。“柔飔剪绮縠,密叶含藻荇”则通过轻柔的风与茂密的树叶,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群秀欣有托,万象纷然炳”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万物生长的喜悦之情。

最后,“叹息苏长公,千载若俄顷”引用了苏东坡的诗句,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接下来的“江山不改旧,风月谁为领”则抒发了对江山依旧、人事已非的无奈与感慨。“抚景忆往昔,令人发深省”则点明了诗人通过眼前的景色回忆往事,引发了深刻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湖堤的自然风光,并通过个人的感受与历史的联想,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时间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

高秉渠(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亦园主人邀饮

平生爱岑寂,请游亦不却。

平生少嗜好,痛饮亦不恶。

但入此园中,便觉欣然乐。

绿竹常苍翠,丹桂久零落。

白露凋枫林,商风陨秋箨。

空斋昼閒静,棋声应丘壑。

主人笑而言,且勿愁寂寞。

吾有斗酒藏,待子来共酌。

樵青斫鲈脍,长须进丹蘖。

沈湎至昏黄,风雨声萧索。

形式: 古风

山居怀金文裕

江光映林际,纤月微微落。

冥冥静夜钟,沈沈响深阁。

言念君子交,于道信不薄。

空谷常感怀,终不我离索。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寒食日登莫釐峰望缥缈峰

去年风雨节,闭户春江冷。

今年今日晴,振策凌绝顶。

野旷云垂垂,萧条水西景。

怅望无一言,残阳下高岭。

形式: 古风

洞庭西山

圆湖比满月,青山犹挂影。

晴阴网轻澜,深翠积遥岭。

潆洄柔橹前,如鱼狎藻荇。

恋彼枫柚香,丹黄点妍靓。

终期宅此居,一楼一舴艋。

舴艋石公遥,楼当销夏冷。

竹木侍巾裾,烟云开簿领。

形式: 古风 押[梗]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