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承平重游乐,诏跸上之回。
属车响流水,清笳转落梅。
岭云盖道转,岩花映绶开。
下辇便高宴,何如在瑶台。
此诗描绘了一场皇帝出行的盛况,表现了古人对和平时期欢乐游宴情景的向往。诗中“承平重游乐”开篇便设定了氛围,表明这是一个太平盛世中的欢乐集会。而“诏跸上之回”则显示出皇帝亲自驾临的庄严与隆重。
接下来的“属车响流水,清笳转落梅”一句,以生动的画面描绘了车队行进时的声音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情形。车轮辚辚声中伴随着流水之音,而远处则有清脆的笳声飘逸,仿佛在空气中舞落的梅花增添了一份寂静雅致。
“岭云盖道转,岩花映绶开”进一步渲染了山路蜿蜒、云雾缭绕的自然美景,以及沿途岩壁间隙地生长的野花竞相开放,绚烂多彩。诗人通过这些细节描写,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更暗示了一种超脱尘世的高远情怀。
“下辇便高宴”一句,则是指皇帝到达目的地后,即刻开始了盛大的宴会。这里的“辇”指的是皇帝乘坐的车辆,而“高宴”则是对宴席场所或氛围的描绘,表明宴会的豪华与隆重。
最后,“何如在瑶台”一问,引出了诗人的感慨。这里的“瑶台”通常指代仙境或高远之处,诗人通过这样的提问,似乎在追求一种超凡脱俗的生活状态,或是对现实中无法企及的理想境界的一种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皇权的威仪与盛宴的奢华,更透露出诗人对于高洁、超然境界的无限向往。
不详
我家吴会青山远,他乡关塞白云深。
为许羁愁长下泪,那堪春色更伤心。
惊鸟屡飞恒失侣,落花一去不归林。
如何此日嗟迟暮,悲来还作白头吟。
聊从嘉遁所,酌醴共抽簪。
以兹山水地,留连风月心。
长榆落照尽,高柳暮蝉吟。
一返桃源路,别后难追寻。
金谷多欢宴,佳丽正芳菲。
流霞席上满,回雪掌中飞。
明月临歌扇,行云接舞衣。
何必桃将李,别有待春晖。
春色照兰宫,秦女坐窗中。
柳叶来眉上,桃花落脸红。
拂尘开扇匣,卷帐却薰笼。
衫薄偏憎日,裙轻更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