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张公洞

松菊投荒山水间,阿谁指点到仙寰。

洞门龙出云犹湿,石至丹成火欲寒。

百越楼台摩诘画,三吴烟水季鹰闲。

陶然醉卧花间酒,细纳余香满袖还。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宋代诗人单锷的《题张公洞》描绘了一幅隐逸与仙境交织的画面。诗中以“松菊投荒山水间”开篇,巧妙地将松树和菊花置于偏远的山水之间,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归隐自然的意境。接着,“阿谁指点到仙寰”一句,引人遐想,仿佛是有人引领着诗人穿越凡尘,到达了一个超脱世俗的仙境。

接下来的“洞门龙出云犹湿,石至丹成火欲寒”,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了洞穴内外的神秘景象。洞口似乎有龙腾云起,云雾缭绕,而洞内岩石上可能留有丹药炼制后的痕迹,暗示着这里曾有过不凡的修炼或传说。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蕴含了对神秘力量和古老传说的向往。

“百越楼台摩诘画,三吴烟水季鹰闲”则将画面拓展至更广阔的时空,将现实与艺术相融合。这里借用唐代画家王维(摩诘)的画作和东晋时期著名隐士、美食家张翰(季鹰)的故事,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既能在繁华的楼台间享受艺术之美,也能在宁静的烟水中寻得心灵的自由与闲适。

最后,“陶然醉卧花间酒,细纳余香满袖还”两句,以陶醉于自然之美的形象收尾,表达了诗人沉浸于自然美景中的愉悦心情。他不仅在花间饮酒,享受生活的美好,还将这份余香带回家中,让这份快乐与美好成为永恒的记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艺术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追求,是一首富有哲思与美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1)

单锷(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巾山广轩

胜景更新数步间,北山游得对巑岏。

凭阑愈觉双峰峻,极目无涯六幕宽。

特出喧卑资旷达,所临高远壮游盘。

炎蒸此地为清暑,莫厌攀跻磴道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凉轩

伟哉言偃室,室外构凉轩。

到觉一襟爽,坐祛三伏暄。

植筠怜节操,引水爱潺湲。

公暇无馀事,逍遥此释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凉轩

酷暑如何避,虚轩落始成。

地闲气易爽,境胜目须清。

月上帘色静,风来竹坞鸣。

公馀亦自适,山水入琴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游嵩山联句

灵境中天秀,雄名古到今。

位尊朝列岳,势重压千岑。

静锁神仙宅,高盘宇宙心。

孤棱标日月,绝仞倚戈坛。

彩楝灵柯邃,层坛净刹深。

民祈传觋语,国祀致君忱。

碑古宇生字,堂虚画蠹金。

山呼曾荐寿,神降即为霖。

事怪涂山石,形端玉女砧。

峰峦排翠玉,滩濑漱呜琴。

蕙帐人谁继,金泥迹可寻。

唐经藏宝妙,魏殿想銮音。

云作他方雨,松连别院阴。

谷泉长浸斗,顶路欲扪参。

探穴魂潜动,扪萝力不禁。

箕熊分蚁垤,伊洛认蹄涔。

鸟道樵夫去,龙潭驿使临。

众仙停羽驾,昔帝俨宸襟。

选胜先看记,乘危可作箴。

天门开四极,树品冠双林。

灵药看苗斸,香醪挈榼斟。

道宫庭不扫,学馆突无黔。

垄麦风摇浪,溪淙石耸簪。

杂花春烂漫,老木夜萧森。

夕照河光接,晴岚塔影侵。

深崖藏积雪,虚壑响幽禽。

溪月寒澄霁,岩烟暮杳沈。

寺桥横螮蝀,禅磬击谬琳。

拂壁题新字,逢僧举旧吟。

疲骖何处解,高阁在崎嵚。

形式: 排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