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云墨池

读书岂不好,忧愤还自兹。

书中见古人,隐闵恻馀思。

遇险理有激,寻分意多随。

娟娟感姱容,戚戚念幽栖。

曾是无间然,孰焉惬所宜。

览之不自聊,怅然起遥悲。

不如拨置之,浊酒聊一持。

先生颇多事,斯心昧前知。

亦复坐奇字,惨然亡所归。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子云墨池》由宋代诗人喻汝砺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与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读书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与对人生际遇的深刻反思。

首句“读书岂不好,忧愤还自兹”开篇即道出读书虽好,但其中蕴含的忧愁与愤懑却难以避免,引出了诗人对读书体验的深刻感受。接着,“书中见古人,隐闵恻馀思”两句,诗人通过阅读古人的作品,感受到了他们的忧患意识和深沉的情感,引发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

“遇险理有激,寻分意多随”则表达了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人们内心会有激荡的情绪,而选择的道路往往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接下来的“娟娟感姱容,戚戚念幽栖”两句,诗人以美丽的女子和幽静的栖息地为喻,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曾是无间然,孰焉惬所宜”则揭示了人生中常有的矛盾与困惑,即在追求某种理想或目标时,可能会遇到无法调和的冲突。最后,“览之不自聊,怅然起遥悲。不如拨置之,浊酒聊一持”表达了诗人面对无法解决的困境时的无奈与释怀,选择以饮酒来暂时忘却烦恼,寻求心灵的慰藉。

“先生颇多事,斯心昧前知。亦复坐奇字,惨然亡所归”则是对读书人生活状态的总结,他们虽然忙碌于学问之中,但内心却常常感到迷茫与无助,甚至因过于专注于文字而迷失方向。

整首诗通过对读书人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他们在知识探索与人生抉择中的复杂情感与深刻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士大夫普遍面临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与挣扎。

收录诗词(37)

喻汝砺(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晚泛浣花遂宿草堂

扣桡泛澄虚,濯流睇幽芳。

晚霙衬奇树,夕霏媚疏篁。

归鸟亦暂閒,夜魄动初凉。

忽焉众星微,天高月舒光。

昔也杜陵子,澹然此茅堂。

客至酒自斟,句得意已忘。

云何常念饥,零落在道旁。

古来技入神,一饭岂所望。

吾辈天所穷,慨歌泪沾裳。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游琴台

皋朔语类俳,上颇倡优之。

严吾数预事,惨凛失所栖。

慨彼猜忌姿,公卿命如丝。

夫子乃谒闲,翩翩富丰仪。

眷言彼姝子,深情结幽期。

浩露泛酒瓮,轻云思琴徽。

抚弦视八荒,颇觉秦岫低。

纷纷汉诸子,悟解良独迟。

一朝不自保,颈血沾裳衣。

公岂不炯戒,虑祸盖已微。

污已迥前识,达生迈天倪。

阔哉昭旷情,岂屑后代嗤。

形式: 古风

草堂诗(其一)

灿灿诗翁锦里西,只缘诗好遂穷栖。

竹铺冷色云连寺,柳漾晴丝鸟过溪。

凝怨不禁关树暗,驻情应恨蜀山低。

离人苦怕春归尽,可忍红英半著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草堂诗(其二)

閒把烟光次第陈,岷峨风物见精神。

翻成锦绣千般样,供与江山几处春。

深屋长河元老大,蛾眉曼睩却逡巡。

从公乞取无边手,免作诗中半个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