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新秋》由明末清初诗人陈子升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受。
首句“平昔问天天不应”,以问天开篇,表达了诗人对天道无常、人事难测的感慨。接着,“新秋閒坐觉崚嶒”一句,点明季节转换,秋意渐浓,闲坐感受着秋风的清凉,山峦在秋色中显得更加峻峭,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萧瑟的氛围。
“铜龙滴水情何竭,乌鹊填桥力自胜”两句,运用自然界的景象来比喻人的情感与意志。铜龙滴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逐渐消逝,而乌鹊填桥则展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即使面对困难也能勇往直前。
“宫样渐收蝉翼鬓,客怀须重鹄文绫”两句,将个人情感与外界环境相结合,通过描述女子的装扮变化(宫样、蝉翼鬓)和服饰(鹄文绫),反映了时光的流转和个人心境的变化。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前处境的思考。
最后,“洞房靡曼扬州俗,何事观涛必广陵”两句,以扬州的风俗习惯与广陵的观涛活动为背景,表达了对地方文化差异的观察与思考。诗人似乎在询问,为何要特意去广陵观潮,而不是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寻找乐趣?这不仅体现了对自然景观的欣赏,也蕴含了对生活态度和人生选择的反思。
整体而言,《新秋》一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季节变迁、人生百态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自我身份和生活意义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