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张宁对已故母亲的深切怀念之作。通过“慈母殁七载,痴儿尚一身”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在失去母亲七年后的孤独与哀痛,一个“痴儿”自称为自己,既是对自身情感状态的描述,也是对失去母爱的深刻自省。
“天涯常有月,堂北更无暾”运用对比手法,以“常有”的月光反衬出“更无”的温暖阳光,象征着母亲的离去让诗人失去了那份如同阳光般温暖的关爱,月光虽美却无法替代母亲的陪伴和呵护。
“虚室鸡群散,荒园野苧贫”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空虚与寂寞,如同无人问津的荒园,失去了往日的生机与活力。这里以“鸡群散”比喻亲人的离散,以“荒园野苧贫”象征失去母亲后生活的困顿与心灵的荒芜。
最后,“平生勤苦事,日远益悲辛”总结了诗人对母亲一生辛勤付出的感激与怀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悲痛与辛酸愈发深刻。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与哀悼之情,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