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叹

匠石搜林弃樗散,不材何敢玷簪裾。

家贫粗有千金帚,国难曾无一箭书。

今日总戎师管葛,明时徵士用严徐。

野人不作功名念,欲效陶朱共养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朱希晦的《自叹》,通过自我反思,表达了诗人的才识未能得到充分施展的感慨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首句“匠石搜林弃樗散”以古代传说中的匠石挑选木材为喻,暗示自己像不被重视的樗木一样被社会遗弃;“不材何敢玷簪裾”进一步强调自己的无用之才,不敢妄图在仕途上有所作为。

接下来,“家贫粗有千金帚,国难曾无一箭书”表达了诗人虽然贫穷但仍有价值(千金帚象征微薄之力),在国家危难之际却未能尽一份力量,流露出深深的遗憾和自责。“今日总戎师管葛,明时徵士用严徐”借用了历史上诸葛亮(管葛)和严光、徐稚等贤士的典故,表达自己即使在乱世中也希望能得到重用,然而现实却是不得其位。

最后两句“野人不作功名念,欲效陶朱共养鱼”表明诗人已经放弃了追求功名利禄的想法,只想效仿陶朱公(范蠡)那样归隐江湖,过上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又有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复杂而矛盾的心境。

收录诗词(179)

朱希晦(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顺帝至正末隐居瑶山,与四明吴主一、萧台赵彦铭吟咏雁山中,称雁山三老。明初荐于朝,命未至而卒。有《云松巢集》

  • 籍贯:温州乐清

相关古诗词

白雁

出塞风沙不浣衣,要分秋色占鸥机。

远书玉字传霜信,斜落银筝映冷晖。

楚泽云昏无片影,湘江月黑见孤飞。

当年系帛还苏武,汉节仍全皓首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桐君山二首(其一)

仙驭乘鸾去不停,青山依旧抱荒城。

风香药草春云暖,露冷桐花夜月明。

县近故庐堪认姓,鹤归华表自呼名。

千年往事俱尘土,时听樵林吹笛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辛丑十一月望日藻仲宗弟率诸生抱琴见枉草堂藻仲偶得风雨抱琴良不恶之句予爱其深得兴体因足成唐律

风雨抱琴良不恶,连床尤尽故人情。

书狂屡遣供佳札,饮少惟愁斗巨觥。

夜月忽于梅写影,寒云不碍雁流声。

看君却忆谁相似,饭颗山头太瘦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南村图为陶九成作

南村老人清且癯,闭户十年工著书。

诸生解问扬雄字,使者空求颜阖庐。

推窗山在夕阳野,扫径柳垂春水渠。

卜邻若得从吾愿,日日抱琴无日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