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彦方副使入闽

海邦赤子穷无告,诏遣儒臣著绣衣。

天禄阁中书灏灏,越王山下马騑騑。

鱼风满港榕阴合,燕雨侵帘荔子肥。

一道澄清俄顷事,使星还向紫垣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陈旅的《送李彦方副使入闽》描绘了朝廷派遣儒臣李彦方入闽的情景,以及其赴任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官吏出使的庄严与地方风情的细腻。

首句“海邦赤子穷无告”,以“海邦”点明李彦方将前往的地点是福建沿海地区,“赤子”指百姓,“穷无告”则描绘了当地百姓生活困苦、求助无门的现状,为后文朝廷派遣官员的背景做了铺垫。

接着“诏遣儒臣著绣衣”,说明朝廷派遣的是儒臣李彦方,并且穿着绣衣,象征着文官的身份和朝廷的重视。这一句通过服饰的细节,体现了对官员身份的尊重。

“天禄阁中书灏灏”,描述了天禄阁内文书堆积如山的景象,暗示李彦方即将面对繁重的政务工作。“越王山下马騑騑”,则以越王山下的马车缓慢前行,象征着李彦方即将开始的旅程,充满了未知与挑战。

“鱼风满港榕阴合”,描绘了港口边榕树浓荫覆盖,微风吹拂,鱼群在水中游动的画面,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充满生机的氛围,预示着李彦方即将到达的地方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

“燕雨侵帘荔子肥”,通过燕子在帘幕间穿梭,以及荔枝树上果实累累的景象,进一步展现了地方的风土人情,同时也寓意着丰收与繁荣。

最后,“一道澄清俄顷事,使星还向紫垣飞”,表达了李彦方此行的目的——澄清地方事务,解决百姓疾苦,以及他完成使命后,作为使星(古代对官员出使的尊称)返回朝廷的情景。这一句既是对李彦方使命的肯定,也寄托了对他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不仅展现了官吏出使的庄严与责任,也反映了地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官员使命的颂扬。

收录诗词(132)

陈旅(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幼孤,笃志于学,不以生业为务。以荐为闽海儒学官。游京师,虞集见其文,称其博学多闻。荐除国子助教。出为江浙儒学副提举。顺帝至正初,累官国子监丞卒。有《安雅堂集》

  • 字:众仲
  • 籍贯:元兴化莆田
  • 生卒年:1288—1343

相关古诗词

建昌胡氏小有楼

窈窕麻姑宅,登临忆谢公。

近闻好山色,都在小楼中。

屋曙丹霞吐,城深翠雨通。

石池正当户,人立藕花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题子昂江天钓艇图

雨馀秋水满山前,正是江南落雁天。

何处故人鱼艇小,乱蝉疏树夕阳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申屠子迪为山南宪掾白部使者毁夷陵曹操庙

黄牛峡口滩声急,楚女传芭水庙秋。

此地殷勤祠魏武,何人辛苦得荆州。

莫令故国无遗祀,不见中郎尽发丘。

千载有人伸大义,高风全似故安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送赵子期使交趾

晓日承恩紫殿深,都门祖道马骎骎。

上书不奏唐蒙策,归橐宁将陆贾金。

露入珠盘鲛室白,苔生铜柱象崖阴。

为君临水歌《黄鹄》,天北天南万里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