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刘溱的《苦兵》描绘了战争带来的深重苦难。首句“百战淮南道”展现了战场的频繁和地域的特定,烽火弥漫,显示出战事的激烈。次句“烽烟尚渺漫”进一步强化了战争的规模和持续时间。
“民劳知祸稔”表达了人民在长期战乱中深受其苦,深知每一次战乱都预示着更大的灾难。“世乱觉贫安”则揭示出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下,贫困反而成为相对的安宁,生活困苦成为常态。
“野贼援戈起”暗示了社会秩序的崩溃,连盗贼也拿起武器,参与战斗。“羸军袖手看”描绘了军队疲惫不堪,无力抵抗,只能旁观的无奈景象。
最后两句“穷途无限泪,凄绝尚谁弹”直抒胸臆,流露出诗人对士兵们命运的深深同情,以及对社会现状的悲凉感慨。整首诗以深切的人文关怀,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无尽痛苦,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