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和玉泉登高韵

五株葱郁淩霜老,万里联翩接汉回。

黄菊径边开正好,白衣云外望应来。

更无羽客谈丹灶,犹有残僧扫玉台。

何限门前车马客,风光同醉不同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静谧的山中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趣的交融。

首联“五株葱郁凌霜老,万里联翩接汉回”,以“五株”、“葱郁”、“凌霜”、“老”等词描绘了五棵历经风霜的老树,它们枝叶茂盛,生机勃勃,仿佛在与天际相连,展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生命力。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五棵树拟人化,赋予其与天相接的气势,营造出一种辽阔壮美的意境。

颔联“黄菊径边开正好,白衣云外望应来”,转而描写山间的小径旁,黄菊盛开,正是观赏的最佳时节。诗人想象着白云之外的白衣人(可能象征着隐士或远方的访客)正眺望着这片美景,期待着与之相遇。这一联通过黄菊的开放,不仅渲染了季节的氛围,也暗示了隐逸生活的美好与期待。

颈联“更无羽客谈丹灶,犹有残僧扫玉台”,进一步深化了对山中生活的描绘。羽客常指修道之人,丹灶则是炼丹之处,此处暗示山中虽有修行者,但并未进行实际的修炼活动。相反,残僧在清扫玉台,这既体现了日常生活的宁静,也暗含了对过去修行生活的怀念或感慨。

尾联“何限门前车马客,风光同醉不同杯”,最后以门前车马不绝的热闹景象收尾,与前文的静谧形成对比。尽管人们共同欣赏着同样的风光,却因各自的心境不同,无法共享同一杯酒的欢愉。这一联巧妙地表达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微妙差异,以及对生活多样性的深刻洞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人生真谛的探寻。

收录诗词(572)

区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阮学愚寓处赏菊

闲庭种菊但三株,品列红黄白间舒。

香色独怜谁与伴,根荄那复问何如。

久留东老情偏厚,况此渊明兴未疏。

唤起江门诗酒伴,几回歌咏重踟蹰。

形式: 七言律诗

诸生邀西宾梁茂才登高

小窗狂限且从宽,游息书林亦几端。

碧岭早来披苍莽,青衿不换适暄寒。

仙茅雨后香初发,野菊风高露未团。

回首直图云鸟阵,路人争敢笑儒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寄甥曾远宰邑新昌

隳突东西几枕安,新昌遥喜拜慈颜。

乾坤久念同胞切,盘错谁疑出手难。

饥渴到来思一勺,帡幪是处望千间。

崇卑早晚都休论,尽取循良旧样看。

形式: 七言律诗

同年黄容庵正郎入祀乡贤喜赋

手制闽阳锦未停,司徒优诏籍贤名。

弄舟西楚商征薄,扈驾南畿跸路清。

凤阁有阶堪奋步,龙山未老气归耕。

春秋俎豆宫墙内,标表人间此道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