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严嵩为回应顾公所作的《长沙道中诗》而创作的。严嵩以“中丞”身份,对顾公的政绩与品德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表达了对顾公治下的湖南百姓生活改善的喜悦之情。
首联“保釐风采重台臣,功在朝廷德在民”,赞扬了顾公在朝廷中的风采和贡献,强调其功绩不仅体现在国家层面,更惠及于民间,体现了顾公的高尚品德和为民服务的精神。
颔联“笔底总持三尺法,湖南遥布万家春”,进一步描绘了顾公运用法律智慧,使湖南地区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春意盎然。
颈联“尽捐厨传无烦费,还载图书只旧贫”,赞扬顾公勤俭节约,不浪费公帑,同时通过推广文化教育,帮助贫困地区的百姓摆脱贫困,提升生活质量。
尾联“儒术由来须世用,北山猿鹤可相嗔”,表达了对顾公以儒家思想治国理政的认可,认为这种治国之道应当被广泛使用,同时也暗示了对顾公的敬仰之情,希望他能像北山的猿鹤一样,自由自在,不受世俗束缚。
整首诗通过对顾公政绩的赞美,展现了严嵩对理想政治的追求和对贤者的敬仰,同时也反映了明代社会对于官员道德品质和治理能力的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