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王世贞的《沙河桥》描绘了一幅壮观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首句“何年鞭禹石”暗指沙河桥的历史悠久,仿佛是大禹治水时留下的遗迹。"突兀亘沙洲"则写出桥身挺立于沙洲之上,形态独特,引人注目。
接下来的两句“山接垂虹势,波穿偃月流”,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山峦比作垂挂的彩虹,河水则如弯月般流淌,形象地描绘出沙河桥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和谐交融,景色优美。
“寝园高自见,车马迥生愁”表达了桥的高耸位置,即使在远处也能清晰可见,而过往的车马经过此地,不禁引发人们的思绪和哀愁,可能是因为桥所联想到的历史沧桑或人生离别。
最后,“不敢题红叶,知他达御沟”表达了诗人对桥的敬意和感慨,暗示此桥并非寻常之物,或许承载着某种历史使命或皇家气息,因此他不敢随意题字,以免冒犯。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沙河桥的壮丽景象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