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诗人祖瑛的《题良上人所藏天锡先生青山白云图》,描绘了对一幅描绘青山白云的画作的欣赏与赞美。诗中不仅赞扬了画作的逼真与气骨的老苍,还通过联想将画面与自然美景、历史人物相联系,展现了画作的意境深远和艺术魅力。
“今人作事每师古,摹仿太甚复可嗤。”开篇即指出当今之人往往过于模仿古人,缺乏创新,这样的态度是值得批评的。接着提出观点:“要于法外出新意,变化臭腐为神奇。”强调在遵循传统技法的同时,应追求创新,将平凡转化为神奇。
“襄阳画法妙前代,千金一纸争购之。”提到襄阳画派的高超技艺,其作品价值连城,受到追捧。紧接着,“郭公丹青有能名,亦复爱之如渴饥。”点出郭公(可能指郭熙)的绘画才能,表达了对郭公作品的喜爱之情。
“今观此幅殆逼真,气骨老苍无俗姿。”诗人对眼前这幅画作的评价极高,认为它几乎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境界,气韵生动,没有丝毫俗气。接下来的描述,“青峰碧涧在烟雾,令人益重幽人期。”进一步渲染画面的氛围,青翠的山峰、碧绿的山谷在烟雾缭绕中显得格外幽静,激发人们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沃州天姥见彷佛,支公寺前秋鹤飞。”诗人联想到古代的名山大川和历史故事,如沃州、天姥山以及支遁(支公)的故事,增加了画面的历史文化底蕴。最后,“桥危霜滑笋舆小,忆得前度曾攀跻。”通过回忆自己曾经攀登过类似的小桥,进一步强化了画面的真实感和亲近感。
“郭公久矣閟泉壤,此幻不灭留赍咨。”表达了对已故画家郭公的怀念,认为他的艺术成就如同这幅画作一样,虽已逝去,但依然能给人带来启迪和思考。“前身太白无乃是,句法酷似金山诗。”最后,诗人以李白(太白)和金山寺的诗句来比喻,表明这幅画作的风格与这两者有着相似之处,高度赞扬了画作的艺术价值。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一幅画作的细致描绘和高度评价,不仅展现了对艺术美的追求和欣赏,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历史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