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怀刘壮肃公

海氛骚动寇东瀛,诏起将军斧钺征。

柱可擎天悲末劫,戈难返日坏长城。

六年未了生前事,三郡空传身后名。

惆怅大潜山下路,英魂凭吊不胜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丁宝濂对刘壮肃公的追思之作。刘壮肃公,即刘铭传,晚清时期的重要将领,以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参与洋务运动而知名。诗中表达了对刘公在抵御外敌入侵、维护国家尊严与领土完整方面所作出巨大贡献的深切缅怀。

首联“海氛骚动寇东瀛,诏起将军斧钺征”描绘了当时外敌入侵的紧张局势,朝廷紧急召刘铭传出征,展现了他临危受命、英勇赴敌的形象。

颔联“柱可擎天悲末劫,戈难返日坏长城”运用比喻手法,将刘公比作支撑天柱的英雄,面对末日劫难,悲壮而坚定;同时,也暗喻了战争的残酷,即使英勇如刘公,也无法挽回国家的颓势,长城被毁,象征着国家的衰败。

颈联“六年未了生前事,三郡空传身后名”指出刘公一生奋斗,虽未能彻底解决国家面临的危机,但其功绩仍被后人铭记,尤其是他在台湾、福建等地的军事贡献,使得他的名字流传至今。

尾联“惆怅大潜山下路,英魂凭吊不胜情”表达了对刘公英魂的哀思与敬仰,大潜山下的道路成为怀念他的地方,英灵在此受到后人的凭吊,情感深沉,难以言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刘壮肃公生平事迹的回顾与反思,展现了他对国家的忠诚与奉献精神,以及后人对其功绩的崇敬之情。

收录诗词(5)

丁宝濂(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中秋赏月

三分明月二分秋,处处画帘半上钩。

人比袁宏思泛渚,我非庾亮懒登楼。

广庭且作霓裳舞,圆魄无劳玉斧修。

占尽一年惟此夕,兴酣恐报五更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贺吴上花表弟举子

是真天上玉麒麟,来与延陵作替人。

摩顶早知非俗器,试声当可并儒珍。

一枝丹桂经秋茁,五色明珠入掌新。

岳降有灵应未已,他年生甫更生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乙丑立春得春字(其一)

瑞兆农祥斗建寅,管弦声里万家春。

遥知圣主行时令,日月光华淑气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水仙花限冰字

凌波仙子世同称,琼岛芳姿未敢凭。

香与春风相应接,神将秋水共清澄。

玻璃案上金千点,玳瑁筵前玉几层。

不许纤埃侵皓素,檀心夜月一壶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