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送戚都护归田四首(其一)

承平日久不知兵,南北征师浪结营。

独有鸳鸯明节制,堂堂中国振先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鉴赏

这首明代陈第的《奉送戚都护归田四首(其一)》描绘了和平时期人们对战争的淡忘和军队无谓的集结。首句"承平日久不知兵"表达了国家长期太平,百姓对战事缺乏直接感知的状态。接着的"南北征师浪结营"则揭示了这种和平背后,军队因无实际战事而进行的频繁演练,显得有些盲目和浪费。

然而,诗人并未完全否定这些军事行动,"独有鸳鸯明节制"暗示了即使在和平时期,军队仍需保持纪律和秩序,鸳鸯象征着整齐划一,体现了对将领如鸳鸯般严格节制的赞扬。最后一句"堂堂中国振先声"则寄寓了对国家威严和先祖荣耀的期待,希望在必要时能迅速展现出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先人的英勇精神。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平与备战,展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军事管理和战略思考的深度,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安定和军事素质的忧虑与期望。

收录诗词(55)

陈第(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奉送戚都护归田四首(其二)

辕门遗爱满幽燕,不见胡尘十六年。

谁把旌麾移岭表,黄童白叟哭天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奉送戚都护归田四首(其三)

朔方辽海怀恩信,日本安南识姓名。

盖世勋庸仍不伐,循循裘带一书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奉送戚都护归田四首(其四)

黄金散尽结英雄,不负行间尺寸功。

却愧十年鞍马下,捐躯空慕古人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闵黎吟三首(其一)

地何产楠与速,吾何畜豕与犊。

豕犊盈盘吏反嗔,楠速穷年束不足。

但愿黄金满粤南,宁使黎田不盈粟。

粤南金多吏不索,黎田粟少人未哭。

刻箭为约安得销,岁岁生当剥吾肉。

负戈因拚一命偿,嗟嗟黎人谁尔牧?

皇章惠尔非尔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