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拟鲍明远八首(其二)

长安少年手持明月珠,道逢采桑妇,直前抛向红罗襦。

妇言客意何区区,秋胡有妇妇有姑。

家有七尺之珊瑚,黄金白璧倾大都。

兰灯夜灿海马镜,麝烟朝晕博山炉。

良人求官妾含荼,回文织就肠泪枯。

客还将去别作图,暗陬按剑无地无。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社会画卷,通过长安少年与采桑妇之间的互动,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复杂人际关系和道德观念。

开篇“长安少年手持明月珠”,以明珠象征少年的富贵身份,暗示其背景不凡。随后,“道逢采桑妇”则将视角转向普通劳动妇女,形成鲜明对比。少年“直前抛向红罗襦”,这一举动既是对采桑妇的轻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对女性地位的忽视。

采桑妇的回答“客意何区区”,表达了她对少年行为的不解和不屑,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处境的无奈。接着,通过“秋胡有妇妇有姑”一句,引用典故,强调了家庭责任的重要性,进一步揭示了社会伦理观念。

“家有七尺之珊瑚,黄金白璧倾大都”描绘了少年家中奢华的生活场景,与采桑妇的简朴形成对比,凸显了贫富差距。而“兰灯夜灿海马镜,麝烟朝晕博山炉”更是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富贵人家的精致生活。

“良人求官妾含荼,回文织就肠泪枯”则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悲惨命运。丈夫为了追求仕途,不惜纳妾,导致妻子内心痛苦,甚至以织回文锦表达哀思,反映出女性在婚姻中的无助和牺牲。

最后,“客还将去别作图,暗陬按剑无地无”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慨,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挣扎和反抗意识。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阶级矛盾、性别歧视等问题,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味。

收录诗词(1566)

曹家达(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行路难拟鲍明远八首(其三)

城头日暮坎坎鼓,东飞伯劳惜瘁羽。

此时窦家伯玉妻,飞蓬膏沐怨其雨。

丈夫意气昔自雄,叱咤麋鹿陋群处。

关塞音书年复年,梧桐金井秋如缕。

幽房绿绮中夜弹,寒虫切切暗相语。

山中金石刓有期,贱妾坚韧自终古。

形式: 古风

行路难拟鲍明远八首(其四)

共工头触西北天,女娲练石补不全。

离合古无怨,星河当得长桥填。

行子出门车辘辘,出门割爱中道牵。

便向天边化好月,满照君怀能几年。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行路难拟鲍明远八首(其五)

君不见秋边月,前夜团团今又缺。

君不见春江花,去年尘土今丹华。

人生荣落相迭代,与君长命歌上耶。

兀然中道发谗搆,虺之勿备将为蛇。

田单驰书乐毅出,金台摇落空咨嗟。

形式: 古风

行路难拟鲍明远八首(其六)

鸡鸣天欲曙,短衣驰马出门去。

少年奇气畏摧折,安能废弃等败絮。

朝先鸾皇戒,夕息云霓御。

芳时暧暧告将罢,惆怅幽兰独延伫。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