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卢宁所作的《闻兴国县建生祠(其二)》。诗中表达了对兴国县新建生祠的感慨与思考。
首句“鲜我终来誉”,诗人以自谦之语开头,表示自己虽未亲自参与,但最终也获得了荣誉。接着,“劳民搆去思”一句,点出建祠工程给百姓带来的劳苦,表达了对民众辛劳的同情和反思。
“有怀空隐恻”一句,诗人抒发了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建祠工程的思考,也有对可能引发的隐忧的担忧。“何范可光垂”则进一步表达了对如何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光辉印记的深思。
“出境滋惭负”表明诗人对于工程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感到惭愧和自责。“传书起梦疑”则反映了诗人对于信息传递可能引起的误解和疑惑的忧虑。
最后,“甘棠歌召伯,方称后贤师”引用了《诗经·甘棠》中的典故,表达了对建祠行为的正面评价,认为此举如同召伯之于甘棠,是值得后世效仿的贤德之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历史典故运用,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