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云所作的偈颂,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禅修中的重要观念。诗中强调禅修者应避免刻意造作和思维上的拟议,因为这会导致偏离正道。"拟心即差,动念即错"说明念头的浮动和主观揣测都会导致修行上的偏差。"大乘小乘,钱贯井索"比喻修行者的境界各异,有的追求狭隘的解脱(小乘),有的追求更广阔的智慧(大乘),但都可能陷入束缚。"前三后三,佛手驴脚"进一步指出,即使在修行过程中,无论是过于执着还是轻忽,都如同佛的手和驴的蹄子,都不是真正的解脱状态。
"开眼也著,合眼也著"意味着无论是否睁开眼睛看世界,心灵的束缚依然存在。最后,诗人劝诫修行者,试图在这里找到答案或承担,只会让人失去真正的自我,"鼻孔依前失却"形象地描绘了这种迷失。整首诗以直白而生动的方式,揭示了禅修中去除妄念、保持觉察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