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水碧于草

傍涧寻花去,沿堤步翠行。

谁将芳草色,染得碧溪明。

衫縠风中绉,眉痕镜里生。

红颜云易改,可似水常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以溪水与芳草为题,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自然画卷。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比喻的手法,将溪水的清澈与芳草的绿色相映成趣,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之美,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句“傍涧寻花去,沿堤步翠行”,开篇即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诗人仿佛是一位闲适的旅人,沿着山涧漫步,寻找着沿途的花朵,每一步都踏在翠绿的草地上,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这里的“寻花”与“步翠”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美好,更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接着,“谁将芳草色,染得碧溪明”,诗人将目光转向了溪水,通过一个疑问句引出对溪水清澈的赞叹。芳草的颜色似乎赋予了溪水以生命,使得原本透明的溪水变得更加明亮,仿佛被赋予了色彩。这种将自然现象拟人化的手法,既生动又富有诗意,让人感受到溪水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生。

“衫縠风中绉,眉痕镜里生”,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溪水的动态美。风吹过水面,如同皱褶的纱縠,波光粼粼;而诗人又将溪水比作镜子,映照出周围的景物,包括自己的倒影,仿佛连眉毛的细微变化都能在水中显现。这里不仅展现了溪水的清澈与灵动,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自省。

最后,“红颜云易改,可似水常清?”诗人由眼前的美景联想到人生的无常与变化,将溪水的永恒清澈与红颜易老进行对比,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永恒不变事物的向往。这一问句意味深长,引人深思,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溪水与芳草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与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511)

胤禛(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山居自怡

生平耽静僻,每爱住深山。

百卉从荣谢,双丸任往还。

朝廷容懒慢,天地许清闲。

睡起三竿日,仙踪似可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今月曾经照古人

磨洗无从鉴更真,清光一片自常新。

既然此地临今夕,岂不当年照古人!

冉冉浮生成往迹,茫茫世事总飞尘。

会须直上清虚府,永向蟾宫伴桂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幽居

小筑幽居爱近郊,夜迟月色隐林梢。

寒侵珠箔灯光淡,风动纱窗竹影交。

野外钟声闻断续,案头诗律费推敲。

翛然兀坐情空尽,识得原无物可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肴]韵

七夕

万里碧空净,仙桥鹊驾成。

天孙犹有约,人世那无情?

弦月穿针节,花阴滴漏声。

夜凉徙倚处,河汉正盈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